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保水·绿山·富民
 
分享到:
2014-06-19
 

 

    □ 本站记者 孟砚岷

  黄土高原丘陵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如何开展?宁夏西吉县以成功的实践做出了回答。

  大念“水”字经,在“保水、蓄水、用水、节水”上做文章,开展以“坝窖池联用”为主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目前,这种集治理与开发为一体,实现水土保持和农民增收双赢的宁夏西吉县“聂家河模式”,在国内同类型地区得到推广。

  治水:水患变水利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这里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地表水资源匮乏。作为宁夏第一人口大县和宁夏 “花儿”的故乡,水土流失面积曾经达2833.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90.1%。

  “开春不下雨,地旱的籽种也播不下去。到了秋季,一场山雨就带来洪水,淹没庄稼、冲走房屋,有时候刚准备收割的庄稼,一晚上时间就毁得啥也没有了……”在聂家河岸边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米广义提起当年水土流失情况时说。

  在聂家河村民眼里,聂家河是一条“滥泥河”,村干部称之为“不治河”。20多年前,当地大规模实施水窖集雨工程,以期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窖灌特色农业。然而,因建成的水窖绝大多数设施配套不齐全,收集的雨水有限,旱年连人畜饮水都解决不了。

  从2003年开始,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聂家河流域探索出了“坝、窖、池”联动的综合集雨模式:在沟道里大量建设水保塘坝,以山坡为集流场充分收集雨雪水,然后,利用高差自流蓄积到大型蓄水池中澄清,接着用水泵加压分流到农家饮水窖和地头的生产窖内,全面提高了用水保证率。

  目前,该流域共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21379亩,建骨干坝8座,建淤地坝9座,蓄水池6座,打水窖372眼,发展喷灌、滴灌节水灌溉特色农业220亩,营造水保林16178亩,人工种草8482亩,治理面积30.69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从治理前的2.3%上升到现在的35.3% 。

  过去,当地人畜饮水极为困难,村民生活用水每天要到村外的沟道排队肩挑、驴驮。随着淤地坝的建设,流域内坝系年均稳定蓄水量达310万立方米,流域内2个乡(镇)8个行政村的6670人、2900头大家畜的饮用水困难“迎刃而解”,仅拉水费用每年可节省60万元。

  播绿:生态美家园

  昔日沟壑纵横、秃梁枯岭的聂家河,如今已被坝坝清泉、层层梯田和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和经济林所替代,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组数据表明:经测算,治理后土壤侵蚀模数已由每平方公里6000吨下降到每平方公里1200吨以下,水保措施年增加水源涵蓄能力67.5万立方米,年拦截泥沙约13.8吨,水土保持治理程度达到68.4%。

  “林草上陡坡,梯田上缓坡,科技进田间,畜牧进农家,坝系进沟道”,聂家河小流域治理措施被县水保站单军站长形象总结为“二上三进”。经过沟道坝系拦蓄,流域内建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自上而下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涵养了水源,实现了水不下山,肥不出沟目标。山上乔灌成林,山腰梯田成行,山下果树飘香,聂家河流域治理成功经验吸引了区内外的有关专家和学者前来观光和调研,也为全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打造了样板工程。

  乘势而上,宁夏西吉县加大对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流域治理力度。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葫芦河流域高标准治理小流域63条,兴修基本农田34.37万亩,造林21.75万亩,种草12.89万亩,完成水土流失面积502.58万亩。兴建水保骨干工程95座,中小型淤地坝96座,各类小型水保工程2.6万座。

  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7.08平方公里。其中小甘井、庙儿岔、下堡等7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小流域。

  致富:鼓起“钱袋子”

  初夏时节,走进聂家河流域,宛如步入绿色长廊,又仿佛走进百花齐放的“植物园”。各色白芍、和牡丹竞相绽放,热情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村民米锦绣介绍说,规模种植美国兰花苜蓿和地膜玉米,兰花苜蓿和地膜玉米的种植占到种植面积的36%左右,百合、牡丹、丁香、杜仲、木瓜、板兰根等十余种中药材引种成功,进入盛产期年收入预计在10万元左右。

  西吉县始终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小流域治理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先后种植红梅杏、李子、白蜡、云杉等十几种树种,红梅杏、李子等果树单株产量在30公斤以上。特色糯玉米、沟垄马铃薯规模种植,马铃薯种植每亩收入超过1500元,成为外地市场的抢手货。对苜蓿和玉米秸杆进行草畜转化,重点发展以牛、懒兔 、小尾寒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同时利用坝水放养鱼苗20万尾。    

  充分依托综合治理成果,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以前结构单一,效益低下的种植业向富裕型、经济型的林果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根本性转变。目前,聂家河村已创办甜玉米加工厂1家,果品专业合作社1家,建成中型淀粉加工厂2处,小型粉条加工厂30个,小秋杂粮面粉加工厂1家,当地农民从事发展快、经济效益高的鱼、鸭、獭兔和牛的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生产制造业,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生态农业、特色种植业及养殖业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据测算亩均净增产值436.5元,人均有粮提高至565.9公斤,人均纯收入由以前的923元提高到5100元,跻身全县“美丽村”和“富裕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4年6月19日

孟砚岷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宁夏银川市出台节约用水奖补办法
破困局 谋新路
宁夏部署水利建设重点领域安全监督检查
宁夏:让绿色成为塞上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
宁夏红寺堡扬黄“幸福水”泽被旱塬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