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节水促增产 科技保丰收
 
分享到:
2022-11-17
 
绰勒灌区  本报记者 李建国
  □本报通讯员 高敏娜 张伟男
  在刚刚结束的秋收中,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水稻主产区的兴安盟,预计粮食总产量可达近68亿公斤,有望实现“十三连丰”。
  这份成绩单离不开兴安盟各项农业政策的扶持和农业节水的大力推广。今年,兴安盟实现节水1.8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6,全盟农业节水成果喜人。
  “今年,我们推行了突泉县的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和气象节水三合一模式的基地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农业节水的宣传力度,并协调农牧、宣传和科技部门开展科技大讲堂和培训工作。同时,组织各旗县市为明年的农业节水工作做好项目谋划,争取达到‘有计划、有资金、有区域、有工艺、有面积’的‘五有标准’,推进兴安盟农业节水工作持续向好发展。”兴安盟水利局副局长李建民说。
  科技加持 农业生产节水增收
  水利兴则粮食丰。今年,依托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突泉县将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设了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示范区于2022年7月29日建成投用,总面积达3 620亩,覆盖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赛银花村、曙光村,148户农户直接受益。
  示范区的建立,不仅减少了农民的生产开销,还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农业在线监测系统等提供的实时数据,科学指导田间生产作业,可节水约59%、节肥约43.75%、节药约29%、节电约38%。
  “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建设项目和气象节水灌溉,今年示范区的粮食亩产都在800公斤以上,农户亩均增收超过350元,节水在70万吨以上。”突泉县太平乡党委书记陆兴伟说。
  循环利用 生活污水华丽转身
  8月19日,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的番茄公社开门迎客,这是科右前旗首家以番茄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是集种植采摘、参观旅游、亲子研学以及自然生态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文化旅游基地。每逢节假日,来番茄公社打卡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番茄公社的农业用水,大有来头。
  借助京蒙协作资金“杠杆撬动”,2021年,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平安村率先实施给排水一体化工程。工程总投资308.64万元,涵盖全村123户村民的自来水24小时供给工程、污水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站,雨水管网同步施工。项目的实施,可将污水变废为宝,实现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通过7道程序层层过滤后,可达到农田灌溉水排放标准。番茄公社的农业用水就是使用的再生水。
  “平安村给排水一体化工程于2021年12月投用,每日可以处理生活污水约20吨左右,可用于景观补水、绿化用水、农田灌溉水等方面,节约了日常生活用水的同时,有助于平安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副镇长杨柳说。
  强基固本 灌溉设施不断完善
  2022年,随着绰勒灌区工程竣工,扎赉特旗好力保镇的稻田从原来的依靠井水灌溉变成自流灌溉,绰尔河水流进水渠,滋养着数十万亩的水稻。
  “自从修了水渠,我们每亩地都能节省二三十元的浇地成本。从渠里流过来的水不凉,有助于水稻生长,大米的产量和质量都上来了,每亩地收入能增加200元左右。”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宝泉村村民刘国彬说,今年他家的水稻喜获丰收,粮食刚刚完成入库。
  绰勒灌区工程实施后,净增高质量耕地7 002亩,增加粮食产量1.02亿公斤,亩均增产248公斤,年新增灌溉效益9 013万元,灌区内农牧民年人均增收超过1 000元。
  “绰勒灌区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节水防渗措施,输水损失严重,加之田间工程不配套、标准低、灌溉粗放、土地不平整等因素,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低。通过实施灌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现在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了0.7,同时可置换地下水14 976.47万立方米,节水6 737.6万立方米。工程对优化当地水资源配置、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牧民收入以及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扎赉特旗绰勒水利枢纽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马洪刚说。
  全面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加快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电折水”项目,着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全面推行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项目……一项项科学合理的节水方案相继出台,一个个有的放矢的节水实招初显成效,兴安盟正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有力的用水方案和行之有效的节水举措,全力以赴发展农业节水,力争以更小的投入赢得更大的效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11月17日
高敏娜 张伟男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灌区一张图测绘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推动内蒙古水利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鄂尔多斯拦沙换水试点工程通过评估审查
连续18年不干涸
绿色“几字湾” 灵动跃北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