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绿色“几字湾” 灵动跃北疆
——内蒙古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2022-09-29
 
  □本报记者 李建国
  绿意盎然的羊柴灌木林铺满沟坡,清风吹过,飘来阵阵清香……过去干旱少雨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神水台村,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成了游人的“打卡”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内蒙古致力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指明了方向。3年来,内蒙古坚定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美丽河湖建设,不断书写黄河流域治理保护新篇章。
  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绿化好了,环境好了,这些年沙尘天气明显少了。”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居民张二虎说。
  内蒙古把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定位,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内蒙古制定出台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明确包括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内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推进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同时,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相邻省区加强沟通,库布其沙漠生态保护和建设、乌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得到国家重点支持。依托坡耕地、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3年来累计落实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资金14.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902平方公里,治理小流域51条。
  围绕加强防洪减淤能力,内蒙古启动实施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试点实施拦沙换水工程、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推进黄河干支流和重点湖泊防洪工程建设,黄河水沙调控初见成效。此外,内蒙古先后开展2次覆盖全流域的生产建设项目遥感监管,开展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1125项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问题整改,实现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全覆盖。
  3年来,内蒙古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形势持续向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342平方公里,减幅4.7%;中度以上水土流失侵蚀面积下降至1.57万平方公里,减幅26%。
  持续加强水资源管护能力
  “重借鉴、广宣传、严执法……”这是鄂托克前旗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的一系列治理措施。鄂托克前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土地宜种则种、宜歇则歇。同时,兴建拱棚等节水农业设施,促进农业长久发展。
  “改变种植结构后,亩均用水在60立方米左右,比原来减少一半还多,既节了水还省了钱。”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村民李怀鹏高兴地说。
  3年来,内蒙古坚持四水四定,明确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将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黄河流域盟市、旗县(区),将地下水管控指标细化到122个水文地质单元。从严从细监管水资源,严格禁止高耗水工业使用地下水和侵占生态用水。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开展违法违规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和整治各类违法违规取用水等问题。完善取用水监测,全面推进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计量。
  内蒙古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进河套灌区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深入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黄河流域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19年0.477提高到2021年的0.526。
  此外,内蒙古加大工业节水减排力度,严控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项目建设,安排工业节水资金5299万元,支持19个节水技改项目,可实现节水851万立方米。积极推动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水权交易平台,累计转让黄河干流水权4.06亿立方米。
  通过综合施策,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与2018年相比,2021年内蒙古黄河流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1%。
  统筹推进水生态保护治理
  “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每周末,我们都要来永济渠公园散步、锻炼身体,河边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家住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金秋华城小区的居民王霞说。
  水更清了,岸更绿了,鸟更多了。内蒙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内蒙古完善河湖长制体系架构,自治区党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河湖长,自治区主席担任总河湖长,分管领导担任包括黄河等5条主要河流的河长和乌梁素海等4个重点湖泊的湖长,平均每年巡视黄河20人次,四级河湖长沿黄巡河巡湖1.8万次。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盟市不断完善流域河湖长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建立河湖长制落实定期调度、跟踪督办机制,全力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实”到“有能”全方位转变。
  河湖的生命在于新,新的根本在于补。近年来,“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取得积极进展。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环呼伦湖植被恢复明显,植被覆盖率逐步提升,草地退化、沙化程度得到有效遏制。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淡水湖,随着生态补水力度加大及相关治理工程的实施,水质总体好转,周边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内蒙古国家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东居延海连续多年“碧波荡漾”。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9月29日
李建国
责任编辑:孟京
相关新闻
 
“四水四定”节水增效
内蒙古联合调度推动西辽河生态复苏
生态补水助力环境改善
内蒙古:加快黄河流域节水型高校建设
一口井,一家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