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河润养“双明珠”
——内蒙古乌梁素海、岱海生态嬗变记
 
分享到:
2020-10-10

  □本报特约记者 秦素娟

  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浩浩荡荡的黄河“滋补”着“两海”——乌梁素海和岱海。这两颗遭遇过严重创伤的“塞外明珠”,如今共同走上美丽重生之路。

  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祖国北疆,聆听“两海”生态嬗变的故事。

  上下同心保卫“明珠”

  快艇分开水面,向乌梁素海湿地治理及水道疏浚工程疾速前进。

  乌梁素海和岱海,分别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和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其中,乌梁素海是国家“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口;岱海是国家重要湿地,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1984年参加工作,那时候进海根本不带水,渴了捧起海水就喝。”乌梁素海渔厂二分场职工孙培业说。

  岁月变迁,两颗“明珠”深陷生态之痛,水质均为劣Ⅴ类。在2018年、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生态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叮嘱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守护好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

  东风掀起春潮。内蒙古坚定扛起生态建设政治责任,采取“点源、面源、内源治理+生态补水”和“两节、两补、两恢复”手段,在两个战场打响“明珠保卫战”。

  快艇行进中,不时看到运载水草的船只。记者了解到,水道疏浚是内源治理之一,首先要清除水体表层水草,以免影响绞吸船施工。

  2019年4月,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启动。“我们实施试点工程,把单纯‘治湖泊’向系统‘治流域’转变,统筹推进全要素、全流域、全地域综合治理。”巴彦淖尔市副市长刘志勇介绍。

  “市委、市政府还通过机构改革,理顺乌梁素海管理体制,出台‘1+13’实施意见和配套办法,强化实绩考核等,集中兵力,强势推进。”今年4月成立的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副主任包巍说。

  到达疏浚现场,已是正午。阳光照射在绞吸船甲板上,热浪袭人。绞吸的泥浆经管道送往湖内堆场后,加入试剂实现泥水分离。清水排出,剩下的泥堆积成岛,再通过绿化,为鸟类栖息和旅游提供场所。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据了解,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涉及项目五大类34项,目前已完成13项,年底将全部告竣。乌梁素海试点工程七大类35个项目全部开工,也计划年底完成。经过治理,乌梁素海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累计防沙治沙7.25万公顷;流域内城镇污水(点源治理)处理厂全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湖区(内源治理)通过生态补水、湿地净化、芦苇收割等措施,改善了水质。

  岱海“战场”,同样攻坚克难,举兵而进。乌兰察布市与11个旗(县、市、区)签订“军令状”,打响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态补水、河道疏浚、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六大战役。今年年初以来,乌兰察布市还推动岱海治理工作向“四控、三处理”为主的岱海流域一体化综合治理转变,严格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加强畜禽粪污、城乡垃圾、城乡污水处理,从“一湖之治”拓展为“流域之治”。

  据悉,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设置项目24项,2019年已完成15项,剩余9项正加速推进。经过治理,岱海流域农业年节约地下水约2415万立方米;岱海电厂年停取湖水959万立方米,节约地下水160万立方米;入湖河道疏浚后,正常年份可增加地表径流量300万立方米左右。

  黄河援手救助“两海”

  9月2日,在河南郑州,内蒙古与黄河水利委员会再商水事,其中包括乌梁素海和岱海生态补水项目。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黄委提高站位,着眼全局,强化凌情、水情研究,精心调度黄河水。记者从黄委水调局了解到,在近年补水的基础上,黄委2018年向乌梁素海补水5.94亿立方米;2019年抓住黄河来水偏丰的有利时机,相机向乌梁素海补水6.15亿立方米。

  今年的凌汛期补水自2月16日开始,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期。黄委进一步扛稳政治责任,加强凌情分析、研判,牢牢把握补水时机,至3月22日共分凌补水2亿立方米,比原计划多补0.2亿立方米。

  “拯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很关键,效果也最明显。”河套灌区排水事业管理局局长张浩文说,“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有三大作用:防止沼泽化、保持水盐平衡、改善水质。”

  大河滔滔,深情拳拳。截至目前,今年已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4.9亿立方米。黄河,用自己奔流的生命为乌梁素海加力、起搏!

  与乌梁素海“脐带”直供方式不同的是,流域外的岱海,通过“输血”得到母亲河的“生命救助”。

  岱海属封闭型内陆湖,如果没有充足的外源补给,岱海很快将面临干涸的危险。今年5月16日,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开工建设,“九曲黄河润岱海”之梦迈向现实。

  在施工现场,征地协调、双古城隧洞建设等紧张有序推进。黄河设计院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副经理王耀军介绍,工程自黄河干流托克托县头道拐与清水河县喇嘛湾之间左岸取水,输水线路长130余千米,年最大补水量4466万立方米。设计院自我加压,将可研从32个月缩至19个月,主体工程预计明年年底完成。

  “工程完工后,按照黄委统一调度,在丰水年份实施跨流域调水,可遏制岱海急剧萎缩的局面。”黄河设计院生态院副院长高小涛说。

  实施生态补水后,水文、水质情况如何?水生生物有何变化?持续补水的生态效果如何评估?

  自2019年起,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等项目,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治理试验中心对乌梁素海、岱海开展了持续监测评估研究。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野外调查监测7次,并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两海”生态修复技术和措施,同时综合评估生态补水效果。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江恩慧说:“通过科学研究,摸清‘两海’水生生物物种的习性,突破面源和内源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是我们在‘两海’治理保护中应尽的职责。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入探索,集成生态保护系统治理的可持续战略配置和策略布局,为乌梁素海、岱海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美好未来向水而生

  秋日高空下的乌梁素海,芦苇流翠,画舫点点;远处,轻云与万鸥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乌梁素海水质采样现场,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司阳博士说:“通过对周边走访调查和实际监测得出,乌梁素海水质感观变化明显,栖息鸟类的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多,水生生物耐污物种比例显著降低。”

  抵达乌梁素海向黄河排水的总出口——乌毛计泄水闸时,记者特意在闸下灌了一瓶水。与矿泉水对比,颜色稍浑,几无异味。河套灌区排水事业管理局五所所长王刚说:“前段时间我也打了一瓶,因为看起来差别不大,有个同志还拿起来喝了两口。”

  记者的“感观”得到权威部门验证。自治区巴彦淖尔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井瑾介绍,从乌梁素海国考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看,2018年、2019年该断面水质分别为Ⅳ类和Ⅲ类,2020年前7个月平均水质也为Ⅲ类。

  水质好不好,鱼鸟先知道。据统计,目前乌梁素海湖区共有鱼类22种,鸟类264种600多万只,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45种。

  对于岱海的变化,湖区附近的吉吉扣营自然村感受最为明显。村民说:“岱海变大了,多年不见的鸟也来了。”

  凉城县政府办资料显示:2019年,湖区周边地下水水位较2017年上涨58.86厘米;水质方面,截至今年5月,岱海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生化需氧量在Ⅴ类标准限值内,氨氮等其他指标均在Ⅲ类限值内。

  “两海”生态持续向好,美丽经济一路同行。实行面源治理后,巴彦淖尔市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推动乌梁素海全流域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近两年,当地建起菌包厂、新能源厂、苇帘厂,并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利用乌梁素海的芦苇生产黑木耳、颗粒燃料、温室大棚卷帘等,实现芦苇加工转化与扶贫工作双赢。

  菌包厂厂长徐金山说:“农户从我们这儿购买1个菌包,产出的干菌销售后可获利4元,我们今年已销售菌包15万多包。贫困户建大棚,我们厂还补助一半资金。”

  依托生态美景,乌梁素海旅游观光、水上娱乐以及生态摄影展、湿地候鸟展览馆等吸引着远近游客。

  在岱海旁,赵家村也端起旅游“金饭碗”,从经营民宿到休闲游、养生游……赵家村逐步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巴彦淖尔市目前正研究推行乌梁素海“渔民上岸”政策。问及群众的意见,孙培业和同事孟建军说:“大家很支持,愿意上岸。我们要在这儿工作、生活一辈子,希望乌梁素海越来越好。”

  政策是风向,理念是风向,民心也是风向。行进在辽阔的大地上,记者深深感到有风从“两海”吹来。

  这风里,有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地方各级的不懈努力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倾力支持,也有理念转变、生态向好、经济发展的中国生态智慧。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0月10日

秦素娟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调研督导时强调:科学施策 综合治理 坚决把察汗淖尔治理好保护好
乌兰哈达上的耀眼明珠——内蒙古赤峰市城市防洪及环城水系建设侧记
面貌变 人气升 事业兴
内蒙古:七举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水利风景区宣传工作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座谈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