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热心肠的“老刘”
 
分享到:
2020-07-31

刘国南在抗洪抢险现场 (摄影:纪伟涛)

  □通讯员 邬烈海

  7月13日上午近12点,加入江西省水利厅防汛宣传小分队的我第一次来到鄱阳县水利局,见到了接待我们的“老刘”--鄱阳县水利局退休职工刘国南,一个温文尔雅又平易近人的“老头”。身高1.75米,精神矍铄,清瘦爽朗的他微笑总是挂在脸上,给人温暖舒心的感觉。据说他1978年参加工作,1976年就接触水利工作,2019年从鄱阳县水利局光荣退休,但是身退心不退的他却一直关心关注着水利事业。

  这不,当前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局里一个电话,刘国南来不及和家人通个气,就迅速地来到水利局与我们汇合。

  草草吃完午饭,刘国南就带我们前往珠湖联圩。行驶在珠湖联圩的路上,颠颠簸簸。从龙南县连夜赶过来的我,从南到北长途奔袭一夜未休息,有点吃不消。刘国南见状,便暖心递给我一瓶牛奶补充体力。坐在副驾驶的他为了防止外地司机走错路,当起了“导航仪”,不仅敦敦告诉司机道路怎么走,节省驾驶时间;还向我们娓娓道来,介绍起了珠湖联圩的一些情况。珠湖联圩位于鄱阳湖东岸,建于1985年,堤线全长18.87公里,保护人口10.07万人,保护面积149.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万亩,圩堤顶高程22.65米(黄海),堤顶宽7米。防御20年一遇的供水……一系列圩堤知识,让我们更加熟悉抗洪抢险情况。

  采访完珠湖联圩后,老马识途的刘国南又引着我们前往形势严峻的碗子圩。到达碗子圩,如同进入“战场”。马埠村、罗龙村等村的村民正带着袖章巡堤,巡圩队伍中还有七八十岁、头发花白的大爷加入,圩堤上运送物料的货车络绎不绝。感人的画面就是战斗力,背着长枪短炮的刘国南迅速按下快门,“咔嚓”“咔嚓”的声音,定格记录了他们忘我奉献、抢险抗洪的珍贵镜头。

  18:30分,碗子圩下起了暴雨,风吹着树叶哗啦啦作响,刘国南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雨伞,不停地为我们遮风挡雨,而自己早已全身湿透。望着眼前这位“老头”,我的眼睛一阵阵潮湿。

  7月14日8点多,送完孙子上兴趣班的刘国南早早就在鄱阳县水利局门口等待我们的到来。

  在乐丰联圩上,湖面波光粼粼,烈日毒辣。刘国南在包里拿出矿泉水给我们解渴。一位来自上湾张村的村民张文广,早上5点开始在圩堤上除草,9时累的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浸透。在一旁采访的刘国南拿出身上最后一瓶矿泉水上前递给了他,并聊起了家常,嘱咐其注意身体。张文广喘着粗气说:谢谢你的水,真好喝。“老头儿,你是哪个单位的,你这把年纪应该退休了吧?天气如此炎热,怎么还出来做事?”刘国南指了指身上衣服的LOGO,自豪的说:看!这是水利局的衣服,你看这里写着一个“水”字。乐此不疲的他又转过身,让张文广看背面衣服的“防汛”二字。

  正在圩堤上忙前忙后的一个熟人汪天水看见刘国南,打趣的说:都退休了,你就是闲不下来,又来摄影了?刘国南只是憨憨的微笑着。了解刘国南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老水利人,是个热心肠。干起工作来忘乎所以,非常投入,是一个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常年背着相机,在我看来,他也背着一份坚守、一份热爱和一份崇高的使命感。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好一个热心肠的刘国南!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7月31日

邬烈海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村供水“护航人”
江西景德镇:“四个强化”做好连续性降雨防范工作
江西景德镇:玉田水库扩建工程全面开工
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提升供水服务水平 切实保障饮水安全
“有幸福水的日子,就是不一样!”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