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水牌”一长一短,防汛一心一力
 
分享到:
2020-07-15

“水牌”传递

防汛巡查记录表

江堤上的防汛值守点

金大爷正在巡查堤防

填写“防汛巡查记录表

  □记者 车小磊 特约记者 楼锋

  阳江镇位于江苏省西南角,毗邻安徽。长江南岸支流水阳江流经此地,因而得名。

  连日梅雨,水势大增。受安徽上游来水影响,以及长江水的“顶托”,水阳江的水位一直居高不下。其中高淳段启动了防汛I级响应。

  上午11点,一个穿红马甲、戴红袖章的高个儿大爷,从河堤上一顶蓝帐篷钻出来,抬手低头看看表,又抬头向河堤下游张望,脸上略显焦急。

  大爷名叫金叶群,不远处西莲村人,今年69岁,是一名老党员。

  等谁呢这是?他把手里尺把长的竹牌一晃:“接头儿呢!”

  不大会儿,一个矮个儿大爷从下游河堤方向冒出来。他双脚泥泞,尽管也穿红马甲、戴红袖章,手里拿的却是一根约摸两尺的长竹牌。

  只见两人打个照面,一长一短两根竹牌一换手,矮个儿老头便转身回去了。

  金大爷举起长竹牌:“这叫‘水牌’,有年头了,说不清哪个朝代传下来的……”

  高淳区水务局的陈玉明解释,“水牌”是高淳民间传统,巡堤员到达终点,把水牌交接给下一点后,取反方向的水牌带回出发点,“用它接力,能确保巡查全覆盖,拿不到牌子,就说明巡查没到位” 。

  58公里的水阳江堤,241个巡逻点线状排列,形成防汛闭环。点与点之间,巡堤员手持“水牌”轮流来回,日夜不断。

  “一个小时一只牌,大家都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巡堤”,金大爷补充着,“该我去巡堤咯!”

  堤外是潮湿密集的村居,巡堤路线就在外堤堤脚。一条羊肠小道藏在草丛里,雨后崎岖泥泞,深一脚浅一脚。

  “好多年没见这么大的水了!这江里的水位已经比村子高了,如果堤防出了问题,这房子就都淹了。”金大爷大声招呼着:“小心滑!你们那鞋不行,得穿我这水靴。”

  一趟要走多远?“我负责的这一段大概有700多米吧,这么边走边看,一趟得走四五十分钟。”“晚上得查得更仔细,还要走慢一些。”“蚊子特别多,有时候还有蛇,有些有毒得躲着点。”

  金大爷年纪不小,精神头儿却足:“巡逻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堤坡有没有渗漏,看附近房屋情况,要听有没有异常水声。”

  社区负责人孙居福说,发现滑坡、塌方、管涌等险情,巡堤员一上报,水利部门马上就来处理。

  巡完堤,换完“水牌”,金大爷回来填写“防汛巡查记录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生活用品寥寥无几。“我们24小时值守,4个人两班倒。”

  镇党委书记孔志辉说:“防汛,关键是人要到位,及时发现隐患,第一时间处置。”

  沿着江堤可以看到,每个值守点都有镇村防汛人员在值班,圩堤管理部门也派出人员,24小时值守巡查排灌站、涵闸。

  “就预测预报情况分析,水阳江的高水位还将维持一段时间,这么长时间浸泡,需要严防大堤出现险情。”区水务局局长史建兵说: “我们将齐心协力,坚持下去”。

  “水牌”在手中传递,责任在心中扎根。水阳江大堤上党旗飘扬,“防汛抗洪 人人有责”的横幅仿佛更加醒目鲜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7月15日

车小磊 楼锋
相关新闻
 
江苏:太湖、石臼湖洪水红色预警
江苏洪泽湖水利闸持续泄洪迎新一轮降雨
闻汛而动 精准出击——江苏水文奋战防汛抗洪侧记
长江委联合多部门会商 推进江苏省取水工程(设施)核查登记整改提升
一座水工程: 留住古城记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