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用“铁牛精神”点亮水利科研之路
 
分享到:
2020-05-06

  □江苏涟水县水利局 王飞 徐静

  蚕房已裹清明种,茶户初收谷雨芽。4月19日清晨,在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试验地里,党支部书记、副站长汤树海正带着两名工作人员采集小麦、油菜需水量及需水规律测试的数据。而就在不久前,荣誉之光又一次照耀了该站,他们承担的《水稻水分利用效率评估及其适应性灌溉策略研究》项目获得了年度“省水利科技进步三等奖”。实干担当、勤积硅步,坚持如磐初心;放下荣誉、做好当下,稳步走好科研之路,涟水县水利科研人员以他们独有的心如止水、不骄不躁、坚定坚守,面对着枯燥、艰苦的水利科研工作。

  院地合作,科研再插腾飞翅膀

  作为全国百所重点农水科研站所,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就在10年前,单位只有不足100平方的五间破旧办公室房和实验房,黑乎乎墙壁、磨得掉了漆的桌子,古董长条椅以及堆放在木橱里的七十年代科研器材,科研工作一度停滞不前,可谓“一题难求”。

  如何破题,凝聚起涣散的人心,走出科研工作困境,成了摆在所有科研人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方向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命运。在走访周边科研站所,科学研判科研行业形势后,单位干部职工形成一致共识,加强与院校合作才是科研单位重新焕发生机的必由之路。

  可与高校合作谈何容易,争取之难超出想象。2012年,经多方打听得知河海大学有个科研课题想在基层站所开展。主持工作的副站长汤树海听闻课题负责人郭相平教授某天到本市淮安区开会,他立即赶到会场,在会议室外一等就等了3个多小时。郭教授没多言语,只说了声:“小汤,去看看吧!”可到现场一看,郭教授摆摆手说:“你们涟水的科研条件也太差了,实在达不到试验标准。等以后你们硬件符合了,我们再来谈课题合作吧!”

  郭教授的话在汤树海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局领导,将河海大学合作的意见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立志改善科研条件。能省就省,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历时3个月仅花10万元就建好了沉沙池,购置了流速仪、烘箱等必要设备。再次请来郭教授,看到新建的科研基地,他终于同意将一项科研课题放在涟水试试。

  就这样,从零到一,从一到现在,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与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相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了《沙土区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措施研究与应用》《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研究与应用》等10多项课题研究,科研开始步入“快车道”。2016年,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涟水试验基地正式在涟水科研站院内挂牌,每年大批的研究生、本科生到站里实习,老站重新焕发了活力。

  埋头实干,课题项目硕果累累

  有了优质的发展平台,需有“拼”的勇气、“实”的作风,还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忍受住枯燥,才能高标准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位于离县城十多公里的偏僻乡村,职工上下班每天要骑电动车40多分钟。这支学历不高的“土专家”始终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地提前1小时到班,每天准时准点开展课题数据测试与收集,不论是盛夏酷暑、严寒风雪,还是节假日,科研人的身影从未退缩过。

  “我们开展的项目大多是农业节水方面的,我们每天都要到田间进行植物需水量数据采集和分析,比较单调和枯燥。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让数据更加科学、严谨。”汤树海站长告诉我们。

  滴滴汗水换得果实累累。“十二五”以来,该站承接了国家、省、市各类水利课题10多项。其中,合作课题《沟田协同控制排水技术效益试验与研究》获国家农业节水科技二等奖、省水利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基于能值理论的灌区水土资源生态经济效应研究》《平原灌区生态渠道建设模式及其效果评价》,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南方地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关键技术研究》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江苏省大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分析研究》获省水利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水稻蓄雨控灌技术研究与示范》《江苏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关键技术试验研究》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

  “虽然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我们能春闻菜花香,秋赏稻谷黄,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工作,其实也挺美!”水利科研工作者用朴实的话语、怡然自乐的精神擦亮了科研的一颗颗明珠。

  创新转化,智慧推动水利发展

  跟随汤站长来到碧油油的小麦试验地,一条造型别致的防渗渠和一种奇怪的装置吸引了笔者目光。副站长汤树海介绍,该站在开展《生态沟渠技术试验研究》科研课题研究时,观察到当前农村硬质化渠道较多,退水干枯后渠道中的青蛙无法逃生而死亡,导致自然生态失衡。通过观察青蛙习性,发明了一种装置,便于生物逃生。该装置具有制作成本低廉、轻巧适宜安装和便于拆卸等优点,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

  一直以来,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注重创新创优,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双推进”,以科技研究支撑成果转化、以成果转化激励科技研究。近年来,该站在科研发明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螺旋式定深取水器》《一种符合青蛙运动习性的便携式生物通道》等3项专利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虽至暮春,早晨的风依旧夹杂着丝丝冷意。涟水县水利科学研究站的另几个人却早已在红窑镇钦北村钦北电灌渠边忙碌着,承担着农业水价改革任务的他们正在进行渠道测流,为推广“以电计水、以时计水”计量提供翔实的数据,涟水已经安装以电折水、以时折水设备110台。

  科研在生活中运用真的很多,他们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利工程建设、水生态修复、节水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推广,用“科技引擎”助推型水利发展。提出了节水、省工和、减排和控污为一体的灌排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运用了科技含量高的“轻巧薄”“型装配式毛农门设备8000余座;科学高度水源、精准轮灌的技术在节水工程中推广年可节水2400万方以上,相当于12个五岛湖水量;水稻浅湿调控灌溉技术打造高效节水示范片4个1.2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5跃升至0.8以上,亩增产50余公斤。2018年,涟水县成功建成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

  党建引领,弦歌不辍竞显风流

  “没想到,我们水利科研站取得如此多的成绩,还有了水利人的‘工匠’工作室,了不起!不简单!”参观完“汤树海支部书记工作室”“汤树海工匠创新工作室”的系统离退休老干部发出由衷感叹。

  “搞科研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要发挥党组织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攻无不克的法宝。”支部书记汤树海快人快语地说。

  “汤树海工匠创新工作室”这个“金字招牌”来之不易。10年来这支队伍不断创造出一项项骄人成果,从科研项目成果“一穷二白”到国家、省、市屡次获奖,被淮安市水利局授予“铁牛先锋岗”殊荣,建成“涟水县节水教育”基地,县水利局还被省水利厅评为“2012-2016年度全省水利科技先进集体”,成为淮安水利科研的一颗耀眼之星。

  2011年,汤树海从涟西灌区管理所支部书记岗位转任科研站副站长、支部书记,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涟水水利科研事业的“顶梁人”。作为支部工作室和工匠室的领头人,他提出“抓党建促科研,攻难关强业务”的建设思路,采取“党建教育管理引领,彰显科研成果转化,展现书记示范风采”的工作举措。一路走来,他最大的感触是:一个人离开了组织,干不成大事;一个科研团队没有党的坚强组织领导,出不了成果。

  “铁牛以不变之决心历经沧海桑田,始终守望着河晏水清,世人常记丰功佳绩并以此教育后人。涟水水利科研工作者如铁牛般坚守在艰苦地岗位上,将水利科研工作干得出色出彩,这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情怀。”我想,这几句话写给涟水水利科研工作者,应该很恰当吧。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5月6日

王飞 徐静
相关新闻
 
兴化市河长办:精准施策,精准扶贫
江苏:苏北地区用水形势趋于严峻 省水利厅加大江水北调规模
江苏姜堰:“河长制+”描绘“幸福河湖”新画卷
江苏发布河长制LOGO
江苏: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汛前准备抓牢抓实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