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后扶先至看赣榆
 
分享到:
2019-07-17

“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示范村——塔山镇大探马村(车小磊/摄)

石梁河水库鸟瞰

黑林镇河西村猕猴桃种植基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举办水库移民后扶政策及业务培训班

江苏沃田集团蓝莓基地(张杰/摄)

塔山水厂供水管网改造(车小磊/摄)

移民后扶撬动多方资金投入高效节水灌溉(车小磊/摄)

  □记者 车小磊 通讯员 王鑫

  孟夏,苏北,丘陵。

  汽车穿梭在沂蒙余脉的乡野,入眼满是大片大片的墨绿,透出勃勃生机。红桃、蓝莓、猕猴桃……作物在田里排得齐整,已有些果子挂在枝头,一簇簇匀实饱满惹人喜爱。山风轻拂,叶子唰啦啦地起伏,仿佛能闻到果子的甜香。

  这里是苏鲁交界的赣榆。从连云港市区一路向西北,过了这儿便是山东。

  这里是山丘区,也是库区,这里有江苏的两座大型水库。这个区有6万多水库移民,占全省总数的1/4,2018年的经济总量却在全市独占鳌头。

  在同一片土地,过去缩手缩脚守着穷,如今却处处“花果山”、遍地“聚宝盆”。山乡巨变、绿色崛起的背后,有一股绵绵不绝的“内力”在扶持推动,强劲且坚定。

  乡村振兴的秀美画卷正在绘就。

  老支书有了新身份

  最近,老支书周怀利有了个新身份。班庄镇坡石桥村大舞台前,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快闪”活动。男女老幼从各家各户聚拢来,人人搭着红围巾,挥舞五星红旗,春风满面,高声吟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演出全程视频拍摄,片尾字幕标出了周怀利的新身份——“总策划”。老周乐呵呵地尽职履责,忙不迭招呼村民排队形、比动作:“都认真点儿,显显咱村儿的水平!”在他身后,村里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大舞台、会议室、卫生室排成半个圈,崭新亮堂。

  水利局移民办主任霍刚压低声音:“看这村环境,哪里还像曾经的‘上访村’?”周怀利过来打岔:“那是过去,有了后扶资金帮忙,我们村现在是镇上的富民强村!”

  坡石桥村临近石梁河水库,全村有水库移民528户1902人,过去靠天吃饭、环境恶劣,进村脚踩泥路、污水遍地,村民没收入,频频闹上访。

  自从国务院出台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在各级政府部门帮扶下,村庄变了样儿——马路笔直,水渠通畅,路灯整齐,房屋明亮,村民手里有活计,走上致富路,看病不出村,开会“大会堂”,村子一跃成为省级文明村和省水利厅评选的“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示范村。周怀利说:“奖牌拿了一大溜,都快搁不下了。”

  老支书的自豪语气,透着后扶政策对山乡和民心的鼓舞力量。而类似坡石桥村这样,通过移民后扶“改头换面”的村子在赣榆还有很多。霍刚说,全区共有10多个“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示范村,有的还入选了全省“十佳”,“很多都是‘补短板’补出来的”。

  谈到具体推进,区水利局局长李运昌提纲挈领:“以‘美丽库区、幸福家园’项目建设为抓手,政府引导,百姓参与,市场运作,整合后扶、结余、农水、小型水库扶持等多项资金,合力共建。”

  原来,2016年以后的区水库移民后扶资金,用法比以前“活了”——除去原迁移民直接发放补助资金外,后扶、结余、小水库扶持资金由区里统筹安排、统一谋划,紧紧围绕“美丽库区、幸福家园”建设和精准帮扶水库移民发展产业两条主线布局,从过去单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为集中成片整村改善移民村居住环境和扶持产业发展。

  塔山水厂供水管网改造就受益于后扶资金。在机械轰鸣、电焊闪烁的工地,管网改造正如火如荼。厂长徐德果介绍,以前小塔山水库的优质水源尚未覆盖,移民只能喝地下水。结合城乡区域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改造将实现移民村自来水供应全覆盖,“同源、同质、同网、同服务”。

  水放心,路通达,房安稳,景色新……从搬迁到安居,从贫苦到富足,后扶政策带动民生新气象,库区百姓称心如意,发家致富也有了精气神儿。

  从野草荒山到“果香黑林”

  “全镇一共三家银行,去年存款增加了9亿元,按4万人口来算,平摊下来人均增收2万多元。”我们刚到黑林镇,区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马秀云就算起了经济账。

  对革命老区、移民大镇黑林来说,这个增速不简单。

  过去的黑林,土地少,土质差,保水弱,又属于小塔山水库的生态屏障,不允许发展带污染的工业和养殖业,靠传统种植收入微薄。尽管地处北纬35度、世界公认的最佳水果生产带,黑林依然“不见林”,触目皆是野草荒山。怎么把有限的荒地盘活,成了政府和移民部门思考的大事。

  转折出现在特色水果产业园区建设上。2010年,经多方调研和反复论证,黑林镇决定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区移民部门迅即响应,按照“资源整合、政策叠加”原则,将水库移民后扶资金与农委、财政等项目资金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和配套工程,彻底解决丘陵山区灌溉难题。

  黑林镇水利站站长韩宝松对农水很熟悉:“政府出资,水利部门把送水主管道建到田边,由电脑自动控制,将水分配到各分管线进行灌溉。用上滴灌、微灌,每亩地灌溉水量仅为过去的1/8。”

  “水问题”的解决,使黑林果业按下了腾飞的启动键。水果园区从零零碎碎到3万多亩,从星星点点到漫山遍野,“多彩田园,果香黑林”的名头广为传播。

  在马秀云的奔走下,全国唯一一家蓝莓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公司——江苏沃田集团也落户黑林。蓝莓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00亩到如今的8000亩,全部配套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先进技术,沃田集团还跟农户签订了种苗供给和鲜果保底价收购协议,蓝莓不用愁销路,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成片脱贫。

  果业成了黑林镇经济腾飞的绿色支柱,GDP从多年全区垫底一跃为头一两名。黑林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蓝莓小镇”、“江苏最美百果园”、省生态文明镇,马秀云获得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

  马秀云又算起一笔土地流转账:“从前一亩地年收入两三百元,现在转包出去种水果,光流转费就上千元;移民再到果园打工,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收入两三万元。”

  拿移民新村河西村来说,以前最多有700多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幼妇孺,现在眼看果园致了富,已有500多人陆续返乡,有的小伙子还娶来了外地新媳妇儿,村里更热闹起来。

  “嫁人不嫁黑林汉”的历史一去不返,投射出库区移民生活面貌的演替;从野草荒山到“果香黑林”,讲述了一个贫困乡镇在移民资金的帮扶下,找对路子、填满动能的加速故事。

  精准滴灌让移民转型致富

  松柏浩然的抗日山,铭记着赣榆在那段血火历史中的付出。新时代,如何使老区脱贫,让6万多水库移民富起来、富下去,是落在地方执政者肩头的优先命题。

  而当地移民部门找到了发力点:发挥后扶资金的“催化”和“积乘”效应,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移民产业扶持,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才是持久的富民之道。

  李运昌用的词是“纲举目张”——科学规划项目,“精准滴灌”帮扶。所谓“精准滴灌”,就是结合移民村的资产资源、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村庄规划等实际,量身定做扶持措施,“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

  城头镇有8个省定经济薄弱移民村,其中的7个位置偏僻,村集体没有收入。区移民办利用后扶结余资金,在镇区农民创业园内建设3座工业标准厂房,租赁收益归7个村集体所有,7个村一下脱了贫。

  沙河镇北朱果村也是省定经济薄弱村,移民8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人。2016年,区移民办投入400余万元后扶资金,在村里建起厂房,引进了纺织制品公司落户,年上缴税收200余万元,最多时可吸纳周边村庄240名妇女进厂打工,月增收3000元。

  许多以前不曾想过的、“时兴”的变化,正在移民村悄然发生。

  网店开起来了。紧跟“互联网+”时代,水库移民电商营销平台拓宽了“一村一品”销路——后扶资金建起黑林镇电商服务中心、孙净埠电商创业园,带动越来越多的移民村开起了网店。黑林镇的蓝莓和红桃、宋庄镇新康邑村的煎饼、海头镇大官庄村的蚕丝制品……村民自己开店,产品优质实惠,订单络绎不绝。

  特色旅游搞起来了。小塔山、石梁河、八条路水库等库区景色怡人,游客观光是门好生意。移民部门将部分资金配套投入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以小芦山村和前集村为试点,修复生态,建设公园,布局采摘、民宿、农家乐,移民转型当了“老板”。一到周末假期,城里的小汽车排着队往村里开。

  移民“长本事”了。不管是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还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移民都得掌握一门技术。区里举办了10余期各类技能培训班,前后6500人次参加了培训,有3500多名移民实现再就业,收入自然大不同。

  库区面貌今非昔比,移民干部却有“更高级”的想法。他们认为,打造库区绿色发展的“高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惠民优势,那么移民就能富裕下去,“后发先至”、乡村振兴必定指日可待。

  饭时,炊烟渐次升起,汇拢升腾,村庄的轮廓开始变得模糊,库区的致富梦却是前所未有的清晰——更秀美的家园,更富足的乡村,谁人不爱不留恋?

  库区的秀美画卷徐徐展开,移民干部喜在心头。当谈及移民后扶工作的感受时,他们每个人都充满信心,“越做思路越开阔,越做思想越解放”。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坡石桥的歌声仿佛犹在耳畔,村庄的影壁上,一行红色大字分外遒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9年7月17日

车小磊 王鑫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福建铆足干劲打赢脱贫攻坚战
“水利红利”红遍“红土地”
“精准滴灌”拔“穷根”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调研固海扬水灌溉工作
鄂竟平调研贵州石漠化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