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水利红利”红遍“红土地”
——江西宁都县水利扶贫见闻
 
分享到:
2019-07-11

  □本报记者 张灯林 万菁

  江西省宁都县,一块多彩的土地——红色的“苏北摇篮”、黄色的“赣南粮仓”、绿色的“赣江源头”。

  “纵使三年两不收,仍有米谷下赣州”。作为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的宁都,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罗霄山特困片区县。

  这是一个与“8”有缘的地方:今年是国务院确定水利部对口支援的第8个年头,全县80多万亩耕地年产粮食8亿多斤,中央扶持水利项目资金8亿多元,全县80多万总人口中已脱贫人口占1/8。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80%。

  是什么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

  水!

  藏水于地:喜看水渠绕田间

  宁都,多山,多雨,多植被。农谚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706毫米,水的问题主要聚焦灌与排,这是山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黄连生,青塘镇社岗村蔬菜基地务工人员,也是村里69个贫困户之一。贫困群众变成“产业工人”,乡村振兴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

  他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基地务工每月能挣2 000多元,土地租金每年能领1 000多元。他说:“山区聚水快,如果没有这些新建的排水沟,这场大水就会淹了蔬菜大棚,砸了我的饭碗。”朴素的逻辑印证着“利益共同体”这个词。

  白色的大棚之间道道排水沟互连互通,绿意盎然的大棚里结满了辣椒、豆角,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青塘镇党委书记上官永东介绍,2017年以来,经过三批连续建设,蔬菜基地规模已由去年的226亩发展到3 000亩,配套建设52口大口井、32.12公里排水渠道。

  “北菜南移”,水的变化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多见于北方的蔬菜温室大棚也成为宁都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田园风光。

  灌排设施是蔬菜基地长效发展的基础保障,宁都县水利部门以大口井为常用灌溉水源,以1小时降雨量30毫米作为排水渠道设计依据,以水肥一体化滴灌作为灌溉方式,旱能浇,涝能排,用能节。

  “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大棚蔬菜更节水、经济效益更高。”宁都县水利局局长熊平介绍,大棚蔬菜亩均灌溉用水量每年150立方米左右,仅是水稻用水量的23%;3 000亩大棚蔬菜每年节水150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年节约一个小型水库的蓄水量。

  赣南“粮仓”变“宝库”,水丰的宁都也节水,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藏水于地”的绿色发展新理念?

  提水上山:绿满山间果压枝

  青塘镇“藏水于地”,固厚乡“引水上山”。水在宁都以多种形式存蓄着。

  固厚乡的小洋生态脐橙产业扶贫基地里,树虽矮小,青涩的果实却已挂满枝头。这个基地地处丘陵山区,保障水源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是必须面对的难题。

  “坡面种草1 650亩,修建工作便道22.98公里,建设沉沙池1 125个,现已成为涝能蓄、旱能灌、土肥不下山的高标准生态脐橙示范基地。”熊平介绍,针对山上无灌溉水源的问题,建设山塘5座雨季收集雨水,建设高位水池9座旱季提水上山。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水利部将基地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核心研究区,按照“山顶戴帽、山脚穿靴、生态隔离和通道绿化”的要求实施水保措施。

  据了解,这个基地2016年7月启动建设,规划面积5 246亩,现已开发高标准脐橙园4 800亩,直接受益农户185户705人,其中贫困户46户128人,间接受益1 000户以上。预计基地脐橙树全部挂果后,可年产脐橙1 000万公斤以上,产值5 000万元以上,种植户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记者心中默算,按一家三口标准,户均年收入接近10万元,家家都有一个不冒烟的田间工厂。

  小山村,大平台。贫瘠的土地孕育绿色的希望,小洋村的小小脐橙,为水利扶贫攻坚插上腾飞的翅膀。

  绿水青山已成金山银山。人改变了水,水也成就了人。

  水畅其流:江河安澜人欢笑

  固厚乡山上有“绿色工厂”,梅江镇水里也有“绿色工厂”。

  梅江宁都县城段的永宁水利枢纽工程,是水利部对口支援的小水电扶贫项目,具有生态、供水、发电、灌溉、景观等综合功能。2013年10月开工,2017年12月竣工,历时4年,总投资3 89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 280万元。

  财政、农民双脱贫。盘点永宁水利枢纽工程的扶贫效益,工程生态景观是对宁都一江两岸城市气质的提升,每年1 2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是对县财政的补充,更大的利益却是对工程周边沿江群众的长期反哺。

  “自2017年4月起,电站每年将中央和省级投资年收益率的6%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其中80%发放给梅江镇新庄村、庵边村等19个村6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专项用于贫困村水利、交通等公益性事业建设。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发放扶贫资金175.35万元。”熊平说。

  小水电扶贫开发效益直接,河道治理的公益性扶贫效果却是隐性。

  琴江固村段,硬化的滨河路,随新修建的大堤延伸,远山、近水、白房、绿野,江南画风浓郁。固村镇镇长李文用几个数字就勾勒出工程的概况:2017年12月启动,今年1月份建成,总投资3 899.65万元,治理河道2.1公里。“6月9日的洪水,河水达到2 2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河道水位比堤防加固前下降了1米。”李文指着河对岸的戗台继续说:“那是去年河堤决口的位置,今年的大水如果发生在去年,沿河楼房至少有一层泡在水里。更不要说两岸的农田了。”

  据介绍,2015年固村遭遇“5·19”特大洪水,老街进水4.8米,倒塌房屋3 235间,直接经济损失1.8亿元。

  库不溃坝,河不漫滩,水畅其流,百姓才能心安。在生命面前,在几代人打拼创业积累面前,潜在的防洪效益无法用金钱衡量。

  记者了解到,工程建设中,劳力优先聘用贫困户,贫困户人均增收6 000元。工程建成后,又聘请17名贫困群众担任河堤保洁员、安全员,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成了端着“金饭碗”的“民间河长”。

  宁静致远,都和民安。水利扶贫,宁都给出不一样的解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9年7月11日

张灯林 万菁
责任编辑:段玲玲
相关新闻
 
“精准滴灌”拔“穷根”
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调研固海扬水灌溉工作
鄂竟平调研贵州石漠化片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水利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鄂竟平:坚决打赢水利部定点扶贫攻坚战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