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吉林蛟河市富江移民村从“穷江”到“富江”
 
分享到:
2022-07-26
 

  □通讯员 徐雪峰 刘柱

  一座座移民新村,一幅幅致富美景,一张张幸福笑脸……如果来到吉林省蛟河市富江库区移民村,你会真切感受到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为移民带来的喜人变化。

  富江村濒临松花湖,村民1351人,其中水库移民894人。这里渔业资源丰富,故名为“富江”,为吉祥定居之意。然而,十年前的富江村却是蛟河有名的穷村,被十里八村笑称“穷江”:村集体没有收入,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老弱妇幼留守,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明显。村路都是土道,自然村之间存在断头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只能望江兴叹。

  近几年,富江村依托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用足、用好、用活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政策,通过包装古色、践行绿色、展现景色,做美山水资源,做厚文化底蕴,做长产业链条,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一个生动实践。富江村从默默无闻的水库移民村一跃成为如今的“网红村”,2017年被中国旅游总评榜评为年度“人气美丽乡村”,2020年被评为全国旅游重点村。5年来,富江村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旅游综合收入实现近1000万元。

  着力补齐短板 奠定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富江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蛟河市坚持“一个漏斗向下”原则,大力整合资金。一方面,以移民后扶资金为引领,联动部门资金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高标准实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村内亮化、水源净化”等工程,全力推进富江村建设移民美丽家园;另一方面,以移民后扶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将富江村乡村旅游产业逐步推向市场化。目前,蛟河市共投入移民资金600余万元,进行整村巷路柏油覆盖,围墙、边沟、村内水沟进行复古式打造;栽植绿化树木,新增绿地8000平方米;新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水冲式旅游公共厕所……2019年,富江村被评为吉林省美丽水库移民村。除此之外,水库移民部门投资新建2条总长近8公里的柏油路,为富江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富江村以此为契机,成立了农夫花海旅游公司,形成“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先后有不同企业投资建设了松花湖精品民宿项目、集装箱民宿项目、松花湖水上游乐项目。

  挖掘文化内涵 转化资源优势

  富江村是巴拉文化发源地。“巴拉人”是女真族后裔,民居、风俗、服装、歌舞、图腾极具特色,开发价值大。为此,蛟河市聘请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专家驻村,深入发掘苏尔哈东山遗址、巴拉文化、松花湖渔猎文化、河灯祈福文化。在此基础上,蛟河市还新建了博物馆、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使移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富江村最大的优势。依托绿水青山的独特资源优势,富江村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移民后扶资金的支持下,大力推动“旅游+”产业。首先是旅游+民宿。在社会资本的带动下,24户村民改造自家房屋,建设民宿、农家乐,迅速提升整村接待能力和水平,增加村民收入。其次是旅游+文化。依托丰富的渔猎文化、河灯文化以及湖畔花海、湖畔休闲娱乐等资源,富江村推出了“观湖畔花海,品渔家风情”“夜宿富江,观松花湖最美星空”等一系列创意产品。最后是旅游+体验。富江村先后开发了湖上观光、河灯祈福、湖畔宿营、民俗风情体验、手工作坊(酿酒坊、河灯制作、豆腐坊、陶艺坊)参观等旅游项目,推出了松花湖鱼餐、农家风味等特色餐饮和旅游商品,走出了一条集花海、博物馆、精品民宿、河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拓宽产业之路 富裕移民新村

  富江村支部书记廖昌武介绍,自2016年正式对外营业至今,富江村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年均带动300余名村民从事花海苗木种植、日常管理、餐饮服务等工作,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村民汪淑杰投资30万元,开办了“花海第一家饭店”,当年收入就达到7万元。村民王丹丹以前在石家庄打工,花海旅游产业发展后,她回乡创办旅游产品商店,每年旅游季可收入3万元左右。一些村民用清收还林地栽种果树,发展起体验式采摘生意。有的村民养殖笨鸡,为花海餐厅提供笨鸡和鸡蛋;还有的摊制手工煎饼,酿制纯粮酒,销售给前来旅游的游客,实现了小副业高收入回报。富江村民真正做到了不用出村就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移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富江村“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以往美丽乡村建设负债经营的局面,集体资产从负30万元增至近45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元增至每年10万元,以亮眼成绩实现“弯道超车”。

  多年来,富江村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步履稳健、众行致远,实现了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如今的富江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真正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移民乡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7月26日

徐雪峰 刘柱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强力“清四乱” 创新建绿廊
吉林省水利厅开展《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主题宣传活动
吉林开展地下水治理专项执法行动
水秀英雄城 长河披“绿裳”
吉林双辽市:全力打造绿水长廊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