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湖北:挖塘堰 惠民生

2012-03-26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裴海燕 胡顺华3月25日报道:2011年底,湖北省开展了以“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为主题,为期3个月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以期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基本农田灌溉不足和灌溉死角问题、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整治20万口当家塘堰,覆盖全省每一个村民小组,以此带动全省其他60万口塘堰及小型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活动期限将至,“三万”成果如何,本报记者赴湖北各地采访,了解这一活动的成效。

  解决农业基础问题,挖塘扩堰受欢迎

  2011年8月1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视察随州、孝感两市旱情时看到,受旱严重的两市,有塘有水的地方可以插上秧,而年久失修,淤积而成“碟子堰”无水可用。“修堰如建仓,蓄水如蓄粮”。李鸿忠对两地以当家塘堰为重点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提出希望,鼓励两地根据“旱包子”地区的实际,立足长远,在塘堰等水利设施建设上先试先行。年底全省随即决定启动“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促进农村解决抵抗干旱的能力。

  记者在“三万”活动采访时了解到,这项活动深受老百姓欢迎。在随州市安居镇黄寨村,村民徐志新介绍道,他今年种的12亩水稻,不但没有因为干旱而减产,反而获得了大丰收。“原来一亩地只能收1100到1200多斤,现在有了水塘,我们每亩田最少能增产300多斤。”在孝昌县王店镇港边村的上冷湾当家堰之一的小湾大塘看到,该塘已完成清淤扩挖。距小湾大塘两百米开外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刘玉美婆婆介绍,虽然她现在已不怎么出门,但提起不远处修建的塘堰,她还是不住的点头称赞,在她的印象中,还是在1958年时进行过塘堰清淤,冬春季节来临,当时30岁的她和村民们靠肩挑人扛来整治塘堰,肩膀都磨破了。时隔50余年,刘玉美第一次在村里看到了挖掘机和推土机,将湾子里的几口塘全部清淤整治,她连连说好。

    各级政府参与引导,显现“四两拨千斤”

  在“挖万塘”活动中,全省各地创新思路,凝聚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农民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地方整合一点等办法,汇涓涓细流成大河,形成了支持“三农”的大合唱。全省整治20万口塘堰,计划投入80多亿元,目前实际筹措到位资金61.4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筹资19.1亿元,占31.1%;各级工作组帮扶资金6.24亿元,占10.2%;企业和社会捐资18.8亿元,占30.6%;农民自筹资金17.29亿元,占28.1%。政府的主导作用、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力量的支持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有效破解了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难题,逐步建立了农业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

  在宜都市五眼泉镇鸡头山村,村委会办公楼前,一口水面开阔的村级公用塘映入眼帘,塘堰堤脚整理规范,水面干净,岸边“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八个大字引人注目。

  据宜都市水利局副局长屈万海介绍,对于小型水利的建设,宜都市走在前列,早在2007年,宜都市就选择120口堰塘进行试点,对每口堰塘整治补助1500元—2500元。不到半年时间,受益农户对每口堰塘的投入达到了4000元左右,产生了1:3的投入“拉动效应”。政府虽然投入了部分资金,但解决了农民长期想解决但因资金缺乏而一直未解决的问题,极大地触发了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宜都市“三万”活动完成投资共计2693.7万元,共整治小型农水设施1720处,其中堰塘828口、小泵站1个、沟渠311处303千米、小水池和小水窖580个,已全部完成各项任务。

  挖塘扩堰惠及百姓,成功人士献爱心

  挖万塘活动惠及民生,深得民众欢迎。省内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社会有识之士“取之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的自觉意识和“树立企业形象,谋求社会资源”的绝佳时机,让企业和有识之士秉承反哺情怀和社会责任,慷慨解囊、捐资捐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

  在大悟县大新镇八口塘村看到,这里的几口大塘浆砌石岸,剅管标准,塘面洁净。“养女莫嫁八口塘,一年四季吃杂粮”这是长久以来当地人对大悟县大新镇八口塘村的写照。“现在我们这里是‘家家户户住楼房了’!”八口塘村村支部副书记陈大亮介绍到,远在天津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八口塘村人贺全,去年出任村支部书记,“三万”活动以来,贺全以身示范,前后捐款100万元支持家乡建设,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掀起了回馈家乡的热潮,在外从业的20余成功人士共计捐款21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了村里塘堰建设改造。

  八口塘村副村长贺海波原本也在外从事建筑行业,他动情地讲到“长年在外做建筑,给别人建设家乡,现在我回来就是要把自己的家乡也建设好!”据贺海波介绍,八口塘村把塘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全村已高标准建设8口塘堰,共计完成21口塘堰清淤整治,新增蓄水量21万方,新农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走在大悟县乡村之间,一口口高标准建设的塘堰在展示着全县“三万”活动的成果,也彰显着全县人民兴修水利谋发展的决心。大悟县水利局局长邓庆胜告诉记者,“三万”活动中,政府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塘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共筹措资金15075万元,其中社会筹资10073万元,占筹资总额的66.8%;群众自发投工投劳100多万个,完成5836口塘堰整治任务。“三万”活动,既为群众办了实事,解了难事,又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农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而在宜昌夷陵区乐天溪镇,记者见到了被当地称为“夷陵大禹”的民营企业家张宗淮。一位半百老人,倾其一生所有,在一条河流上,做出一件常人难解的事情,4年捐出700多万元,工地蹲守1000天,筑河堤,建良田,挖塘堰,造饮水工程,而其子女至今还在为住房还贷,这是怎样的情怀,他的事迹令所有的人感动。乐天溪镇党委书记高秉政将张宗淮兴修水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总结为八个字“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当地百姓道出了一个最朴实的词“舍得”,舍得时间、金钱、情感、精力和人生。张宗淮一句话回答了疑问,“我是靠党的好政策闯出来的,感谢党和人民信任,我当了5年的区党代表,7年的区人代表,3年的区人大常委会委员。我已年纪一大把,自己留再多的钱也没有意义,不如把钱用到需要的地方,感恩乡亲,回报社会,回馈家乡,把家乡变个模样。”

  此外在全省范围内,合众人寿一次性捐资400万元,劲牌酒业公司捐资300万元。截至目前,全省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资已达15.2亿元,占挖万塘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

  小型水利产权改革,工程建成有人养

  这次“三万”活动在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就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对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的使用权实行承包、租赁、出让、拍卖、冠名等改革,建立塘堰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投入和管护机制。各地在塘堰整治中,借鉴宜都、孝昌等地的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和创新了很多管用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塘堰等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可以说,对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林权改革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和创新。

  在鸡头山村三组村民陈发明家,今年55岁的陈发明告诉记者,他家有三亩地,主要种植柑橘和养桑蚕,离自家田最近的是一口“过水堰”。在塘堰改造和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未进行之前,这过水堰水底淤泥多,杂草也多,灌溉用的剅管堵塞,根本放不出水来。无奈之时,陈发明只能在塘堰附近自己打井取水。“那时候,要在这过水堰里洗被子,洗出来都是黄的。”陈发明讲到。

  2007年村里实行受益户产权共有,水利改革。过水堰被核定水面700平方米,灌溉田地11.37亩。根据测算,共有15户家的田地从该塘堰取水,陈发明家有0.8亩点受益于该塘堰灌溉,占7.04%。于是,在塘堰整治改造时,老陈家和其他14户一起,根据比例出资出力。由于权责分明,塘堰整理迅速见了成效。同时,政府向农户审核颁发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权属证书》,详细记载了各户的产权比例,塘堰管护事务由受益户集体协商解决。

  陈发明老伴郑大珍现在是过水堰的管理责任人,每年在塘堰里养鱼,可创收一千多元,谁受益谁负责,陈发明家便负责塘堰的日常管护。

  在枝城镇洋津畈村,记者看到,在“三万”活动对口联系单位的筹资改造下,村民房屋门前几口大塘堰已全部完成清淤改造和塘堰护坡硬化,U形渠和涵管建设也已完成。村民曹光圣告诉记者,过去自家田地用水不能保障,还要从远处用水泵抽,得10块钱一小时。现在整治好的塘堰渠道让田地排灌自如,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曹光圣还是其中一口塘堰的管护人,负责灌水蓄水,保护水利设施和池塘清洁等等,“大家都很爱护这么好的塘堰,也很支持我”,曹光圣说。

  近年来,宜都市广泛开展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之路,特别是在全省“三万”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了各级领导肯定。

  同时全市123个村全部实施了产权改革,涉及塘堰、水库等水利设施1.02万处、9.4万农户,并通过明晰产权、租赁承包、落实管养责任等形式,建立了堰塘管养长效机制。塘堰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概括起来就是“堰随田走,产权共有、责权统一、依法管理”,其主要内容是“五定”。一是以水带田定四界。通过调研核实堰塘运行情况,实地勘定堰塘有效灌溉田亩四至界线,确保无争议。二是村务公开定农户。按照历史习惯和农田灌溉情况,以村务公开的形式,对受益农户和受灌农田进行公示,确保不漏户。三是合同管理定权责。通过签订《水利工程使用权变更合同》和《水利工程管理合同》,确保农户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四是民主议事定发展。一方面,由受益农户自行推举产权代理人和塘堰管理员,实施塘堰产权管理和日常管护。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户参照“一事一议”办法,商定投资投劳额度,促进“议事水利”发展。五是互助合作定目标。通过改革把农户组织起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制定堰塘统一标准,严格验收保质量

  当前,湖北省新一轮“三万”活动已进入验收收尾阶段。湖北钟祥市严格塘堰整治验收标准,科学制定奖补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奖补资金兑现,真正做到取信于民、惠于民。

  钟祥市水利局局长石大青介绍,“三万”活动中,钟祥全市扩挖整治塘堰8620口,在塘堰整治工作接近尾声时,钟祥市水务部门组织37民业务骨干,组建17个验收专班,确保口口塘堰走到、量到、算到,确保塘堰清淤扩容量真实有效。石大青指出在验收过程中,要求塘堰整治必须达到四平的标准,即:堰地平,塘堰好蓄水;坡度平,护坡按一比一比例,坡度45度建设,防止出现垮塌;堰埂平,便于通行和农业生产;还有做到渠道平整畅通,确保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验收到底。钟祥全市在验收完成后还组织按30%的比例复核审查。

  通过严格的塘堰整治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也为奖补资金的合理使用打下了坚实基础。石大青介绍,钟祥市在塘堰扩挖整治过程中,对塘堰业主按开挖土方量进行补助。同时,钟祥市将塘堰整治检查验收结果和奖补资金数量分别在村、镇两级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资金奖补办法、整治塘堰的坐落位置、开挖方量、奖补资金额度、奖补主体等。坚持做到帮扶资金和社会捐资直接补助到塘堰整治施工业主或受益农户,确保资金拨付透明,真正惠及三农。

  据悉,钟祥市新一轮“三万”活动中,共完成投资2.75亿元,目前资金已全部奖补到农户,基本实现了“一组一口骨干塘,一湾一口当家堰”的目的。荆门市在此次塘堰整治活动中出台了《荆门市塘堰建设标准》,在全市实行“一本册子、一本规划、一张地图、一份设计、一个标准”的台账式管理,确保荆门市塘堰扩挖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目前,荆门市已出动机械10万台次,筹资9.5亿元,完成塘堰扩挖改造23547口,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任务。

  从2月22日开始,按照湖北省“三万”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由省水利厅14名厅级干部带队、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的14个检查组,到各地重点对各地筹措资金情况、塘堰整治和其他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工程质量和效益情况、产权改革及管护机制落实情况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督办。

  从检查组总体评价看,全省“三万”活动实施的塘堰整治及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总体进度较快。在“三万”活动中,全省已整治完成各类小型农水设施31.9万处。其中,整治塘堰21万处、占计划任务的109%,基本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一口当家塘堰的目标;新修或整治小泵站0.84万座、占计划任务的106%,小水池(窖)2.64万个、占计划任务的96%,沟渠5.92万处、占计划任务的111%,其他工程1.63万处、占计划任务的112%。仅塘堰整治就完成土石方7亿多立方米、占计划任务的103%,累计完成投资(不含整合资金)64.34亿元。整治的20万口塘堰,可新增蓄水量7.23亿立方米,改善灌溉农田642万多亩。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3月26日

裴海燕 胡顺华
责任编辑:郑秀云


  相关新闻:
仙桃市举办文艺晚会纪念“水日”“水周”
房县全力保护世界罕见古河床
恪尽职守 湖北防办全面做好抗旱工作
湖北确定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
“旱包子”上抗旱服务擎旗人
湖北启动旱限水位确定工作
湖北省确定防办工作目标
湖北省水利厅“三万”工作组获片区考评第二名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7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