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河南:幸福之河 润泽中原
 
分享到:
2020-09-17

  □本报记者 李乐乐 国立杰 彭可

  夏去秋来,暑气渐散。

  站在河南省长垣市天然文岩渠大桥上极目远眺,渠水澄碧,左右岸林木葱茏。野鸭悠闲游过,鱼儿荡起波纹。几年前的涝灾河、臭水沟,变身成了今朝的“幸福渠”。

  作为黄河一级支流,天然文岩渠是长垣市最大的防洪排涝河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等精神指引下,河南各地加大水生态治理,推进黄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澄澈清泉汇入黄河的同时,也扮靓了各地群众的生活图景。

  保护治理:顶层设计 呵护健康

  黄河是河南最大的过境水资源,是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生态河南”的重要保障。

  借助毗邻黄河的优势,河南沿黄各地相继启动黄河水生态战略,科学编制城市生态水系规划,加大水系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城区水系贯通,逐步恢复城市河流生态功能,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以国家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为契机,河南省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黄河流域先后实施了伊洛河重点支流治理工程、小流域坝系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随着治理持续开展,黄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不断下降,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得以增强。

  在保护治理的同时,河南省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以调蓄工程、引黄灌区建设和生态保护为重点,打造供水保障体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要围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科学制定规划,着力打造沿黄水生态保护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如是说。据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介绍,2019年10月以来,河南省水利厅组成4个调研组,分别围绕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滩区综合治理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个大纲、两项方案、七个专题报告、一个项目库的“1+2+7+1”调研成果。

  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河南省明确了建设全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打造“一轴两翼三水汇流”的黄河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一轴是以黄河为主轴,两翼是连通沿黄南、北供水区,实现本地水、黄河水、外来水三水汇流。确定了“构建四体系、一载体”的基本思路,即构建防洪保安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体系、水生态保护修复体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打造文化传承弘扬水脉载体。

  四水同治:绿色发展 生态实践

  今年7月下旬,记者来到驻马店市新蔡县东南部的人工湖——东湖水库,3500亩的水面烟波浩渺,蔚为壮观,已成为群众亲水、赏水、游水的休憩空间。

  “原来这个地方由于地下水水位很浅,庄稼都种不成。”新蔡县副县长魏家红说,大约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废弃沼泽地,“通过这一年多的建设,沼泽地‘变废为宝’了:一方面提高了县城东区的防洪除涝能力,另一方面还能解决下游4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

  河南各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实施“四水同治”项目,整治黑臭水体,建设人工湿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中原大地徐徐绘就。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河南水利事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干事创业的时代舞台。河南提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四水同治”的治水方略,支撑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实施四水同治,是河南省统筹解决新老水问题的创新实践。省委书记、省长挂帅成立四水同治领导小组、十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市县分别成立四水同治推进机构,形成了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的良好局面。”刘正才说。

  2019年,河南省开工建设四水同治项目649个,完成投资671.4亿元,较2018年翻了一番。2020年,市县共谋划实施四水同治工程项目827个(不含十大水利工程),总投资316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6亿元。以小浪底南岸灌区、北岸灌区、赵口引黄灌区二期、西霞院输水灌区等4大引黄灌区为代表的十大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在“四水同治”治水方略的引领下,河南加快构建水网体系,优化配置全省水资源。以南水北调总干渠和黄河、沙颍河、淮河为基础,谋划建设一批重大水源工程和骨干调水工程,加快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全省大水网,流域中水网,局域小水网,最终形成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统筹调水、全省配水的“一纵三横六区”水资源均衡配置格局。

  引黄灌溉:水润沃野 哺育中原

  今年年初,河南粮食产量数据发布,2019年总产量1339.08亿斤,粮食总产和单产均创新高,连续14年超千亿斤,“粮仓”更满更高。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引黄灌溉为河南省粮食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在浇水很方便,河水都引到地头了,如果河水紧张,我们还可以刷卡用井水。”张市镇沈家村村民石长锁说。该村已实现井水、河水双配套,每40亩地一眼机井,农民插卡就能浇地,浇一亩地不到10元钱。目前,像沈家村这样,尉氏县有50多万亩农田基本具备井渠双配套,能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河南省最大的引黄灌区——赵口灌区的修建。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约580万亩,涉及郑州、开封、许昌、周口等产粮地。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灌溉历史源远流长,在商代耕地上已有较规整的沟、洫等引黄灌溉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以上的大中型引黄灌区52处,其中干流引黄灌区32处,灌区范围涉及郑州、三门峡、洛阳等13个省辖市68个县,有效灌溉面积1338万亩。

  引黄灌区内利用黄河水灌溉不仅高产、高效,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遏制地下漏斗的产生,而且有利于集约化生产,全省涌现出原阳大米、延津强筋小麦、范县大米等高品质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成为保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渠道纵横交错,引黄闸星罗棋布,中原大地的引黄灌区如同生命体的组织血脉,汩汩黄河水沿着渠道淌进田间地头,淌进干渴之城的供水厂,更淌进了老百姓的心间。

  在温县子夏湖边,市民们围着湖漫步谈笑,感受着黄河水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一期工程试充水运行,济源彻底告别“守着黄河没水用”的历史;三门峡市构筑沿黄生态屏障,成为全国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之一……

  黄河,静静滋润着河南这个人口大省,保障着河南粮食安全。河南省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守护“母亲河”生命长青、永葆生机。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9月17日

李乐乐 国立杰 彭可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郑州烩面: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河南:幸福之河 润泽中原
渠村分洪闸管理处:打好节水“小算盘”写好节水大文章
执法显担当 协力勤作为——记水利部海委漳卫南局陈年积案“清零”行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俺给脱贫攻坚政策打满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