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河南
 
 
 
为了水生态 大家一起来
——2018第五届中国(国际)水生态安全战略论坛侧记
 
分享到:
2018-04-16

丹江口水库生物监测样品采集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

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

太湖美景

  □特约记者 秦素娟

  4月12-14日,河南郑州,小雨淅淅沥沥,颇有几分凉意,但从事水生态研究的院士、专家学者和勘测、设计、建筑领域的业内精英近300人济济一堂,共同点燃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智慧和热情。

  高端引领:让科研成果助力绿色发展

  “去年塔里木河下泄了12亿立方米水,是原设计生态供水量的3.4倍,今年的生态景观将会空前的壮美……欢迎在座的各位带着你们的家人、朋友和恋人一起来看大漠长河金色胡杨,让三千年的胡杨见证你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吧!”

  发出这份美丽之邀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本届论坛上,他带来了跟踪研究30余年的成果——《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与生态调度研究》。

  生态输水大家并不陌生,而报告提出的汊河输水、面状输水以及合理控制尾闾湖泊水面等观点,却让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顶。

  邓铭江说,通过研究发现,仅采用主河道输水,地下水影响宽度只有1.2千米,下泄水量40%注入尾闾湖泊,形成无效蒸发。而实行汊河输水、面状输水等科学方式后,93%的水量补给了河道沿岸土壤水和地下水,对沿河天然植被长期恢复和更新极为有利。

  邓铭江的助手许佳也告诉记者:“生态输水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河道两岸的生态,而不是让水输下去形成一个湖面,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把水留在并消耗在河道里和输水沿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虽未到场,但他的团队带来了城市水环境治理及关键技术项目成果,尤其是按照“全流域—全过程—全要素”的流域综合治理理念统筹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观点,为大家打开了新的视角。

  “建立健全长效制度和法规,优化运管制度,创新合作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透彻解析国内外案例,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阈下的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将该项研究推上了新高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宗学也是本届论坛上广受关注的专家之一,他分享的成果是《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该评价体系经在北京市潮白河、永定河、蓟运河等五大水系健康评价中运用,结果与该市河湖水生态现状基本吻合,从而证明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据了解,参加本届论坛的院士及专家学者围绕城市水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柔性生态防护等课题,推出了数十项先进科研成果。

  徐宗学说:“现在全国都在搞水生态文明建设,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为改善水生态、评价河流健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服务。”

  责任担当:为美丽中国守护每块拼图

  “欢迎有空到丹江口水库考察指导我们的工作!”

  说这话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李玉英,在论坛上,她与大家交流了《中线工程水源区浮游藻类时空格局与水安全》。

  从2004年起,李玉英带领的团队便开始研究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生物群落,他们在水库库体、库湾、支流设立了16个监测站,不管酷暑严冬,都按时采集、监测、分析水样,有时就在船上现场测定,甚至还要涉水工作。

  “经研究发现,丹江口水库水位升高使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系统处于重建过程。为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建议在水源区实施长期水域生态学研究。”李玉英说。

  14年虽然有些漫长,但看到成箱成箱的研究样品,看到研究人员的笑脸和胜利的手势,记者便明白了所有坚守与付出的意义。

  同样令人感动的还有无锡市水利局教授级高工朱喜。老人退休多年,现已年逾七旬,然而从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开始,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主动扛起了蓝藻消除研究工作。

  “经过十几年综合治理,太湖富营养和蓝藻暴发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没有根本改变。我生长在太湖边,又在水利上工作几十年,太湖流域水生态关系人民切身利益,也是政府工作的关键,我也要尽到一份责任。”朱喜这样表示。

  在研究成果中,朱喜提出了消除富营养化、消除蓝藻暴发、恢复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创新技术集成总体思路,以及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措施,希望能为类似湖泊问题提供借鉴,同时也希望通过论坛再次呼吁,“尽快把消除太湖蓝藻暴发列入治理目标,并加快治理步伐”。

  本届论坛上,还有很多与李玉英、朱喜一样,为守护一河、一湖、一库水生态而不懈探索、长期坚守的地方专家学者。在记者看来,他们所守护的不只是一方水域,更是美丽中国的一块块重要拼图。

  绿色践行:把生态智慧传向四面八方

  “我是来学习的,真是感觉收获很多。”这是来自甘肃的一位同志的感受,道出了与会人员的共同心声。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院项目经理索二峰说:“近年来,我们一直进行着水生态项目的探索与研究,这次能近距离聆听大师们的先进理念,既可以反思之前做过的项目,又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提升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王冬是冲着王浩院士的研究成果而来的,他们也有类似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想好好学学高能的智慧。他还说,侯立安院士讲解的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徐宗学教授研究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等,都使他受益匪浅,今后会很好地借鉴。

  能面对面聆听院士、专家讲座,吕梁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子峰表示,这对基层人员来说非常可贵,而且,这对于他们由工程设计到水生态治理的转型发展,也是一次难得的“进修”机会。

  记者见到上海泽安实业有限公司康伟时,他正在现场报名。他本是来会见客户的,听说有水生态安全论坛,便加入进来,希望获取更多水生态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江浙一带的水利工作,维护好河流生态。

  一支竹篙难渡海,众手划桨开大船。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倍加期待,面对本届论坛高端引领、责任担当、绿色践行各方的智慧和热情,记者不禁也想呼吁:为了水生态,大家一起来吧!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4月16日

秦素娟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河南濮阳:有了黄河水 丰收有保障
伊洛河:捧出新时代“河图洛书”
河南省濮阳第一河务局春季工程施工全面铺开
河南省防办主任座谈会召开
河南新密栖霞路2000余户群众用水更有保障了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