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因水而兴 与水共融
——安徽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掠影
 
分享到:
2018-09-21

安徽省水利厅宣传中心提供

  □本报通讯员 陈松平 记者 王春夏 范智

  夏秋之交,驱车行驶在安徽长江两岸的河湖水网之间,所到之处,水面清波荡漾,碧浪千层,鸥鸟翔集,沿岸山峦、城市倒映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连绵不绝、形态各异的水乡美景图中。

  从沿江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到同属长江流域的合肥、滁州、宣城、六安,鱼翔浅底、碧波荡漾的旖旎风光,正在皖南水乡重现,这也是近年来安徽沿江各地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见证。

  畅通水网 构筑生态大动脉

  最近有外地亲友来访时,铜陵市民李晓芸都会带他们到家门口的黑砂河生态公园绿道转转。李晓芸的外地朋友不会想到,就在两年前,眼前秀美的黑砂河,还是一条遍布垃圾的臭水沟、断头河。铜陵市水务局副局长周红艳介绍,2016年9月,当地启动黑砂河流域水系治理工程,通过清淤、截污等一系列工程措施,黑砂河流域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水清了,树绿了,人多了,成为集防洪、景观、休闲、人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生态长廊。   

  如果说老百姓从“绕河走”变“沿河走”的黑砂河,是铜陵打造水生态文明“升级版”的一次“凤凰涅槃”,那么通过水网连通工程将扁担河两岸打造成景观带,则是芜湖建设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杰作。

  扁担河是芜湖的圩区内部排水河,如扁担般一头挑起长江,一头挑着青弋江,从南向北穿城而过。由于扁担河芜湖城区河段多年来未经系统治理,堤防薄弱,河道淤塞严重,泄洪排涝能力差。芜湖市水务局局长夏传文介绍,随着芜当联圩堤防达标和芜湖市的东向发展,扁担河在综合整治过程中结合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按照亲水休闲、游憩健身、文化体验等多功能定位,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水生态文明的魅力,彰显出“一脉穿城过,两岸美景留”的特色,满足人们亲水、近水、滨水而居的需要。如今,扁担河滨水景观带和水上乐园已初步成型。夏日的傍晚,市民徜徉两岸,纳凉散步,身后是亲水平台、音乐喷泉等30多个景点组成的扁担河中央公园,好不惬意。

  安庆市实施市区水系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一湖九河”等工程项目,治理湖泊面积1.8平方公里,治理河道总长18.96公里,景观绿化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六安、宣城等地实施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补充生态水量2647万立方米,生态护岸321.4公里,增加水面面积2.38平方公里;马鞍山市投入80多亿元,建成慈湖河中游水环境治理工程等八大工程……

  借助江河水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这一优势,安徽省在探索水生态文明模式中,着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重构生态大动脉。安徽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徐文炎介绍,全省已有16个城市列入全国和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诗意栖居 有水之处皆成景

  处暑刚过,雨后的平天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不时有鱼儿从水中一跃而出,鸟儿从水面一掠而过。

  平天湖位于池州城东南,南依九华山,北抵长江,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行吟胜地。“现在湖里有不少野鸭和水鸟,等到下半年,来此越冬的候鸟就更多了,还有不少小天鹅、鸻鹬等珍稀鸟类。”池州市水务局局长崩兴宇介绍,以管水治水为核心,池州在平天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作出了真刀真枪的努力,实施滨湖畜禽养殖场搬迁、入湖河道治理工程等,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池州市将实施雨污分流、水体治理两项重点工程,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平天湖成为全国城市中心水环境最佳的湖泊之一。

  优美的水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亲近平天湖。如今,平天湖莲花台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绝佳胜地。

  以水为媒,打造诗意栖居之地,让有水之处皆成景观,是安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

  不只是池州,在安徽长江流域各地,通过清除淤泥、沟通水系、调活水流、清洁水源等措施,再现河畅、水清、岸绿的优美景色,让每一处水域都成为水生态景观,已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标配”。

  合肥市包河区南部,一直是老合肥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然而滨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崛起,让这里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气之地。滨河水利景区依托巢湖、巢湖大堤、南淝河、派河、塘西河、农业灌排水系等水体及水利工程而建,总面积124.0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0.59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林水相映、水绿交融的生态景观格局,成为合肥主城区与巢湖之间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安徽以“人水和谐、生态宜居”为目标,扎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建立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高效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统筹可控的水安全保障体系、规范协调的水环境保护体系、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集约增效的水经济体系,力争通过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水环境,造福于民。

  水韵流芳 同生共融显魅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耳熟能详的诗歌说的正是池州秋浦河畔杏花村。流经杏花村区域达16公里的秋浦河,被誉为流淌着诗的河。

  “以前秋浦河中养殖珍珠蚌,对水质污染非常大。治理以来,河边的养殖企业包括化工厂都实行了搬迁。”池州市水务局副调研员袁长友说,在水系治理方面,杏花村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水利建设、景观提升等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已初步形成了“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的优美自然风光。

  与池州杏花村将水环境保护和水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一样,近年来,安徽沿江各地都注重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水生态和水文化的修复保护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水环境治理彰显水文化特色,通过水文化建设培育市民爱水护水惜水理念。

  襟江带河的芜湖,高度关注城市水环境和水文化的保护,在大力开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同时,将市域范围的大小湖泊保留了下来,形成自然湿地,通过水环境治理形成“山为骨架、水为脉,文化为魄”的芜湖特有城市风貌。

  水韵流芳,绿满皖江。通过改善水生态与环境,挖掘水文化,打造水景观,安徽沿江各地在因水而兴、与水共融之中,谱写了水生态文明新篇章,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提供了典型示范样本。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9月21日

陈松平 王春夏 范智
见习编辑:邓婉颖
相关新闻
 
安徽宣州:打造五个“+” 助力河长治
乌金城市绿金发展
安徽宣州:五项举措助力水务系统精准扶贫
安徽长丰全力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
安徽旌德开展水利薄弱环节河道治理项目安全检查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