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安徽合肥:打造一湖两库六河多区格局

  安徽省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期目标是以巢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城区入湖河流水环境、提高区域水功能区达标率为重点,强化水源地水源涵养与保护,积极推进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水、人、城、湖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和经验。

  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水环境整治方面,将加大流域内企业废污水排放治理力度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减轻河道内源污染,稳步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实施环巢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清洁家园,有效控制点源、面源污染。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构建河湖水生态保护体系。对水源地上游、湖周生态湿地和植被生态进行保护和修复,完善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实施渔业增殖放流工程,运用鲢、鳙鱼生物操纵技术改善巢湖水质。

  防洪排涝安全方面,按照合肥市城市发展需要,通过河道综合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修建蓄水塘坝、改造排涝泵站,完善合肥市防洪排涝体系。

  水资源配置方面,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雨水利用,加强污水再生利用,推广再生水在景观补水、工业冷却、生活杂用、绿化、施工等领域使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建设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驷马山引江工程、引江济巢等区域性调水工程,统筹城乡供水,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城市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水资源管理方面,全面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全部划定,“四项制度”基本建立,水资源管理水平和河湖健康指数明显提升,法规体系继续完善,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水文化与水景观方面,深入推进水情教育和水生态文明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水生态文明理念得到确立,全社会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挖掘与保护三国故里、包拯家乡、巢湖水下古城遗址、三河古镇等地区历史文化,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水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试点建设总体布局方面,根据合肥市自然地理特点,及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系统条件,紧紧围绕“以合肥主城区为中心,巢湖城区、庐江城区、长丰城区为3个副中心,建设新桥临空、庐南循环和合巢3个新兴产业基地,创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1331”空间格局,及市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着力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防洪排涝及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文化和水景观建设”6个方面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形成“一湖、两库、六河、多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一湖”是指以巢湖为核心,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环湖河流截污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升巢湖水质,改善巢湖水生态状况。

  “两库”是指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为重点,通过库周污染源搬迁治理、水源涵养林及湿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环库河流截污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保障两库水质安全。

  “六河”是指以综合整治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柘皋河、滁河总干渠和杭埠河为手段,实施城市水系沟通整治工程,打造城区沿河景观带,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廊道。

  “多区”是指以湿地、湖泊、景观水体等重点水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节点,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3月28日

李云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