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水利部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部署:2014年1月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进一步指出,必须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印发了《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启动了45个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不断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今天,本报推出6个版的“美丽中国——走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专题,选取部分试点城市,报道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进展、举措、远景目标等,通过集中宣传,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王满仓 宁晓巍
密云山水环抱,更有一颗闪光的蓝宝石镶嵌其中——华北最大的水库密云水库,境内15条主要河流、24座中小型水库等,构成了全县80%面积的水源保护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密云又开始描绘建设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以高端重大项目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的宏伟蓝图。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要有符合区域实际和特点的科学发展思路。
2009年7月,密云县率先制定了“密云生态涵养发展区工作方略”,按照“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要求,建设生态富裕和谐新密云。年末,又提出“三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经济建设努力走在全市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前列,社会建设努力走在全市郊区前列,生态建设努力走在全国前列。
2010年7月,密云县确定“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发展定位;2011年8月,凝炼提出了密云形象,即“红色密云、绿色密云、金色密云”;2013年7月,又提出了“一张蓝图绘到底”,把近几年努力营造出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固化坚持下去,促进密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密云在发展思路上,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发展体系,进入了深化落实阶段;在经济建设上,已经确立了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产业方向、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进入了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阶段;在社会建设上,已经形成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格局,进入了重点突破、精细治理阶段;在生态建设上,已经形成了“以生态促发展、以发展促生态”的良性互动,进入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阶段,形成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共识。
根据这些思路,密云县不断强化细化五大项措施,完善保水护水工作机制。其一,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强化生态屏障功能。以密云水库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道防线。近3年,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18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二,推进污水处理工程,减少水源污染隐患。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已建成县、镇、村污水处理厂(站)247座,日处理规模为7.18万吨。其三,推进城乡节水工程,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县现有灌溉面积42.3万亩,目前已累计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7.92万亩,农田节灌能力明显增强。其四,推进河道治理工程,改善城乡水环境。目前,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启动了为期4年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第一阶段完成了汤河、龙潭沟河以及77条中小河流的治理工程。其五,推进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建设,筑牢水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全县共有“六护”人员近1.6万人,实施了密云水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率达100%,确保密云水库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Ⅱ类水体以上标准。
密云铁矿石储量丰富,矿体埋藏浅、易开采,广泛分布在密云水库周边,致使盗采盗运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对水源保护构成威胁。2010年7月以来,密云集全县之力,依法打击盗采盗运行为,极大震慑了违法犯罪,全县非法开采运输矿产资源行为基本销声匿迹。2012年9月,在密云召开的全国非煤矿山整顿关闭暨“打非治违”工作推进会上,密云矿山整顿关闭和“打非治违”的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助推了密云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又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011年,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授予密云“国际最佳休闲宜居名县”称号;2013年,密云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市唯一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区县,大城子、古北口、穆家峪三镇还荣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