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全方位服务首都水生态文明——北京水文实践创新提升行业职能纪实

2014-11-18

  □本报记者 王健康 刘文杰 通讯员 李波

  建城已三千多年、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亦有千余年历史的北京,经时光年轮的推转,生命之水的润泽,依然英姿勃发,熠熠生辉;其发展传承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留下“水润京华”的足迹,演绎“以水定都,依水发展”的故事。城市功能的拓展,经济社会的繁荣,始终伴随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而兴旺繁衍。

  如今,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宜居之都的战略定位下,水资源紧缺瓶颈仍然影响制约北京的发展。如何保证供水安全、水源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如何提供更好的都市水文支撑?这是北京水务部门以及水文人面临的严峻课题。

  “北京水文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水务中心工作为统领,把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防治水灾害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巩固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优化的支撑,同时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提供技术保障,全面提升服务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有力强化水文工作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北京市水文总站主任杨忠山直言。“分布在北京16411平方公里面积上的1753个水文测站和辛勤工作的近千名水文人,忠实履行‘尖兵’职责,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有效服务。”

  尤其是近年,北京水文结合水务改革发展新形势和水文工作新任务,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实现了四大战略性转变:一是实现水文定位认识的转变。2004年,北京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水文对特大型城市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水文工作从传统水文向城市水文转变,从原来单纯为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服务,向为城市供水、城市防洪、城市治污、地下水保护、生态城市建设等服务转变。二是实现水文工作内涵的转变。从传统水文的测报整算向分析评价、预测预报转变,从数据服务向成果服务转变。三是围绕需求,实现服务观念的转变。从过去只是服务政府,向拓展服务社会各领域转变,从“要我服务”变为“我要服务”。四是实现业务工作只注重河流,向重视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在水资源、水环境、防洪等多领域,加大投入,从硬件、软件、人才、科研等方面实现相协调、相促进。

  保护水资源服务“地下水管起来”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保障首都水安全作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指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就首都发展和水安全问题提出“把再生水用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地下水管起来”的明确要求。

  面对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通过有效应对措施,以年均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支撑年均36亿立方米用水需求的现状,以及地下水水位以每年约1米的速度下降,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北京水文发扬“尖兵”精神,勇挑重担,创新强化水文监测职能,把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有效服务,当作北京水文的重点工作之一,抓实做好。

  “保护水资源,水文工作的最大亮点是创新性开展地下水监测与管理。通过‘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安全评价及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研究和两年多实践,我们基本把北京地下水的情况摸清了。”杨忠山表示。

  地下水是首都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石。围绕首都地下水资源保护,北京市水文总站完成了“北京地区逐年水资源评价”,明确了逐年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为科学调度、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提供基础性支撑,为落实首都水资源开发利用“四定”原则和城市科学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仍是北京市的主要水源,北京市水文总站依托研究项目,研发地下水评价和模拟技术,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率先开展全市地下水污染调查,揭示北京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演变规律……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水文总站重新划定地下水超采区,制定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为地下水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了北京市地下水评价模拟和管理水平。同时,配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心内容的“三条红线”,北京市水文总站强化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把地下水用水总量考核指标,转变为水位控制指标,明确各区域地下水水位控制值。

  优化水环境整合水质信息强化监测

  水面波光粼粼,岸边郁郁葱葱,鱼儿水中畅游,野鸭浅滩嬉戏。过去又黑又臭的清河,经过综合治理,水环境得到优化改善。如今,岸边亲水平台上市民翩翩起舞、两岸晨练休闲者的身影,见证了清河水环境的变化。

  水环境得到改善的还不止清河,从完善水环境监测组织体系,到加强区县界和重点水功能区考核监测,再到搭建水质信息共享平台,凉水河、颐和园、“六海”……北京市水文总站为优化首都水环境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采用共建共管的模式,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形成了1个中心、10个分中心、221个地表水水质监测站点格局,监测全市104条河段,18座大中型水库,22个湖泊,涵盖了全市所有的地表水功能区。”北京市水文总站武佃卫表示。

  北京市出境和区县界河流治理效果怎么样,还得靠各类水文站点去监测。为此,北京市水文总站加强区县界和重点水功能区考核监测,编制了《北京市地表水功能区纳污总量控制考核方案》,为确保国家和北京市重点水功能区39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提供了依据和有效服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进京后,首都供水模式和水质信息将更加多样,亟须建立部门间高效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以便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北京市整合地矿、环保、卫生等各部门监测数据,搭建水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水质监测信息汇集、成果会商、成果展示、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等功能,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和供水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还借助北京市水务局门户网站“水质公示”栏目,面向社会公众权威发布,这在全国尚属首家。

  修复水生态创新水生态评价体系

  泛舟北京中心城区的北海,湖光水色尽入眼底的同时,你可能不会想到,在这里,有一处水生态监测站点。它是北京市水文总站专门为北海“查体”而建的。根据水生动植物生长周期,每年要对北海等31个水体进行三次采样。

  作为一种新的监测体系,水生态监测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北京水体监测中,除了北海,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水系、蓟运河水系的多个河段、湖、库,均设有监测站点。

  目前依托于物理化学指标的技术标准,为何还要扩展到水生态监测?杨忠山解释说:“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河道,许多河道从又黑又臭到现在的水体清澈、无异味。但是,用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去评价,无法科学反映治理效果。对此,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水文总站采取另外指标进行水生态监测工作。”

  目前北京环境用水90%以上是再生水,这是北京节约用水、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一个亮点和特色。但是,再生水对环境是否存在影响,其影响究竟如何,就必须通过监测试验、预测预报来判明真相,以对其可能存在的影响甚至副作用,提前采取非常措施。从修复水生态的需要出发,北京市水文总站连续五年科学评估全市地表水生态现状,布设水生态监测站点31个,每年分萌发期、增长期和成熟期开展三次水生态监测,收到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

  “原来的水生态监测主要是藻类监测,现在则包括pH值、水温、溶解氧、氨氮12个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定性、浮游植物定量、小型浮游动物定性、底栖无脊椎动物定性、底栖无脊椎动物定量、维管束植物、脊椎动物9个生物指标。”北京市水文总站负责监测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通过监测已经获得各类生物样品6675份,数据11.25万条,编制了《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北京市水生动植物图谱》,初步构建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用水生态评价体系,我们监测得出不同水体的健康程度,整治过的城市河道中生物量增加了,过去什么动物都没有,现在有了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出现了泥鳅、鲫鱼,就说明水生态得到了修复,水环境在改善。”武佃卫说。

  防治水灾害编织城乡“水文网”

  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近年来,北京城区极端降雨天气及水生灾害频繁发生。为有效应对突发性强、历时短、雨强大、危害重的水生灾害,北京市水文总站为首都防洪减灾量身打造了一张“水文网”。

  102个水文站、170个雨量站、27个蒸发站、885个地下水水位监测站、565个水质监测站点、31个水生态监测站点……“全市共布设各类水文站点1753个,通过规划建设,北京基本形成了服务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水文站网。”北京市水文总站副主任臧敏说。

  北京城区河道共设置17个监测断面,配备了雷达水位计、在线流量计等新仪器。同时,在影响道路排水的城区河道设立6个临时应急监测断面,根据汛情发展开展现场巡测,所有雨水情数据与防汛等部门实现实时共享。

  记者来到房山区大清河水系漫水河水文站,2012年“7·21”特大暴雨出现最大流量1110立方米每秒的河道,经过重新开挖沟槽,建设标准测流断面,河道面貌焕然一新。水文站职工杨凌向记者演示了无线遥控雷达波数字化测流系统的使用过程。在没有桥和缆道等渡河设施的情况下,该系统可有效解决大洪水时应急测验手段的缺失。

  “过去我们在洪水预报方面相对比较弱,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需要,洪水预报需求增大。”臧敏说,“目前,官厅水库、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密云水库、潮白河苏密怀区间、拒马河张坊等重点断面和区间的洪水预报方案,均已经完成修订,并投入了业务运行。城区重点河道断面的洪水预报方案,也已完成了清河羊坊闸断面和凉水河大红门断面的洪水预报方案编制修订。针对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我们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以地貌单位线为主的方案编制方法。”

  2014年,北京市水文总站制定了《北京市洪水预警实施方案》,在全市五大流域选择了17个断面,采用蓝、黄、橙、红四色预警模式,根据实时洪水发展势态逐步升级和发布。

  “目前水文站网基本涵盖大中型水库、重要防洪河道、大中型水源地、城市河湖、省界断面、区界断面,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防汛指挥决策奠定了基础。”臧敏表示。

  通过实践检验,北京水文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应首都水务工作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为首都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城市建设等多方面提供水文服务,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防洪减灾提供支撑,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务建设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文信息,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能力。

  “水文工作,说到底还是社会需求在驱动。北京严重缺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水,全市老百姓对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作为业务部门,我们要及时捕捉需求,闻声而动。”杨忠山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城区水文监测预报,开展下垫面变化情况下城市河道防洪标准修订研究,完善地下水监测系统,健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监测机制,为城区防汛调度和道路排水抢险工作提供科学参谋意见,为地下水精细化管理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为首都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水文人不懈的努力和探求。”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11月18日

王健康 刘文杰 李波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