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投集团点亮东山“水兴民富”路
2025-10-14
 
  □刘默涵 陈精高 欧东茵
  水兴则邦兴,水兴则百业兴。福建水投集团近年来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推进县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破解极度贫水海岛县发展瓶颈,率先在福建实现城乡蓄引供排水一体化,助力东山县探索“城乡融合,共富共美”全域振兴路径。
  系统破题
  织密供水网解 “缺水之困”
  “2013年前,东山全县仅1座日供5万吨水厂,长期超负荷运行,高峰或干旱期需分片分时供水;即便实现‘自来水村村通’,部分偏远镇村仍要靠机井、山泉补水。”福建水投集团东山水务公司董事长王舜添回忆。
  2013年起,福建水投集团聚焦东山供水、蓄水、引水短板,投建东山第二水厂、陈城镇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将全县日供水能力提至10万吨,实现全岛“一张网”供水全覆盖。2017年,集团投建东山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与红旗水库扩容工程——岛外引水以“隧洞+管道”连接诏安龙潭水库与东山红旗水库,日引水32万吨;红旗水库库容从250万立方米增至501万立方米,供水周期延至41天,极限供水周期达71天。2022年,该工程应急供水助东山度过2021年冬春连旱。截至目前累计输水超8000万吨,成为东山供水“主水源”。
  “现在用水干净稳定。2024年全村总产值17.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东山县澳角村村书记林华忠说。全链条供水保障,既解群众用水难题,更给当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水动力”。
  科技赋能
  智慧水务暖“民生之心”
  走进东山智慧水务中心,大屏幕上实时呈现运行参数、趋势曲线等。
  “通过这套智慧水务管理系统,我们实现了从水源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到用户用水的全流程可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漏水、异常情况能自动分析预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王舜添指着屏幕介绍。该系统集成供水管网分区计量与漏损控制功能,提升数据分析预警和漏损报警效率,缩短故障修复周期。改造后实现有效降低管网漏损率,每年减少水资源浪费60多万吨,助力打造县域“节水”标杆。
  福建水投集团将百姓用水满意度放在首位。2021年以来,东山县累计完成超90%供水户智能远程水表换装,实现水量、水压等终端信息自动传输收集,提升抄收效率;设立4个片区供水所服务全县用户,提供24小时热线服务,实现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故障报修,响应速度提升80%。
  全域治理
  供排一体绘 “生态之美”
  在东山县西埔镇南山村一体化污水提升项目现场,工人正进行泵站设备组件埋设。“目前正推进最后3座一体化农污泵站收尾工作,预计11月底,全县61个行政村的44座农污泵站将全部投用,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现场负责人王越说。
  2020年,东山县入选首批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委托东山水务公司实施全县农污治理项目。“所有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合格排放标准,用于河道生态补水,让河道重焕生机,实现‘污水靠蒸发’到‘清水绕人家’的转变。”王舜添说。
  “过去村里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直排溪中,溪水要么长青苔水葫芦,要么是黑臭水体。如今大碑溪水干净了,溪边公园成了大家休闲的好去处。”?东山县港西村村民林锦光说。
  涓涓清流润民心,一滴水里见民生。福建水投集团表示,将持续完善东山城乡供水“一张网”,加快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推动供水服务提档升级,以水脉畅通护航东山“千帆竞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陈帅
闽江福州段    本报通讯员 颜家蔚 摄.jpg
九龙溪    本报通讯员 严华宏 供图.png
fabea9b7f154434689a3ebb66f0989b7_B_BASIC.jpg
水美长汀.jpg
图片4.png
a554327765f345f1be0d4cbe3fc76e1a_B_BASIC.jpg
双福村美景如画     本报通讯员 杨怡玲 摄.jpg
福建白濑水库2025.6.20.jpg
 
本专区内文章为“中国水利网站”推广专区所属主体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水利网站”的立场及观点。“中国水利网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福建省水利厅办公室主办 中国水利报社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