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供水18.1亿立方米,都江堰灌区提前“关秧门”
让万亩良田喝足丰收水
春灌期间,都江堰灌区什邡市水稻育秧场景 本报通讯员 刘钊 摄
白寨门村位于都江堰灌区大英片区鲁班水库灌区末端,今年春灌期间累计引水300万立方米,11.7万亩水稻全面完成栽插。
白寨门村从曾经的“用水难”到如今的均衡受益,这背后离不开都江堰灌区完善的输调水系统。
提前补蓄 优化调度
灌区用水更均衡
“春灌开始前,都江堰灌区春灌用水工作领导小组就对春灌期间的用水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并制定年度、阶段和每旬水量调度方案。”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供水管理处负责人介绍。
今年年初,都江堰灌区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整治渠道153公里、清淤615公里,整治渠系建筑物511处、检修设备设施980处。都江堰灌区还利用丘陵灌区的囤蓄优势提前做好补蓄工作,春灌前全灌区蓄水12.2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水近1亿立方米,为春灌用水工作打好水量基础。
今年春灌期间,恰逢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建设的关键时期,灌区一手抓好工程建设,一手抓好供水服务。通过优化调度、错峰轮灌等方式,都江堰灌区春灌期间累计向丘陵灌区输水近2亿立方米;向毗河一期灌区、资阳市老鹰水库实施应急供水4095万立方米;向成都世园会提供生态景观用水400万立方米,保障了全灌区春灌用水均衡受益。
在眉山市东坡区,随着通济堰东干渠上东沟、下东沟、西沟等支渠闸门的开启,来自通济堰的清水流进广袤的稻田。
东坡区位于都江堰灌区南部片区,是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和优质稻米之乡。围绕助力眉山市打造“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发挥“省市县乡村联动,干支斗农毛互通”的一体化水量联动机制和现代化灌区优势,携手东坡区政府建立春灌用水联合保障机制,助力东坡区实现“新提档升级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增粮食亩产70斤、新增群众人均收入200元”的目标,共同推进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灌区一体化调水机制优势凸显,统一调度、分级负责、多方联动的工作合力愈发强劲。
在线监控 “一键直达”
智慧输水更高效
今年春灌期间,都江堰灌区运用数字孪生都江堰渠首枢纽系统,实现渠首枢纽及59孔闸门联调联控,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沙沟河、黑石河等6大干渠调水实现全流程智慧化管控。
“曾经需要6个班组分别值守的异地闸点,现在仅需1人即可在灌区指挥中心在线全要素监控,提高了供水管理效率,保障了水量调度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都江堰灌区当前积极推动建设“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的水网体系,打造“一云、一网、一中台、一平台”的灌区信息化架构,建成了灌区云计算数据中心和集业务专网、工业控制网、感知网、互联网为一体的灌区传输网络,让岷江水从源头到田间地头“一键直达”。
据了解,今年春灌期间,都江堰灌区累计供水量18.1亿立方米。截至6月5日,都江堰灌区累计完成水稻栽秧598.4万亩,较去年提前2天实现“关秧门”(指水稻栽插结束)。
作者:周滎鸿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