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⑦ | 古老梯田折射灌溉智慧
山间云海下的凤堰梯田
□记者 张佳鑫
在山间云海中,远处的梯田若隐若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这是记者日前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团来到汉阴县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时看到的场景。
与一般印象中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并不是建于建筑物内,而是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将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作为开放式的展示区域,把古梯田、沟渠堰塘、古建筑以及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其中。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眼前的凤堰梯田是目前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是一代代先民在崇山峻岭中辛苦耕耘、开垦坡地的结果,主要用于耕种水稻、油菜等作物。
“你们看到梯田间的水塘了吧?除了引几条溪流灌溉梯田外,当地人还在相对缺水的区域修建了库塘蓄水,以备农忙和干旱时应急使用。”汉阴县水利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权兵向记者介绍,由田、渠、塘、溪等组成的水利灌溉系统,经过维护和可持续管理,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据介绍,凤堰古梯田利用凤凰山溪水自流灌溉,并对河水、泉水和局部小气候形成的雨水加以利用,同时因势利导,形成流畅的排水系统,水多时也不会发生内涝。科学合理的分水系统凝结了古人的智慧,每条堰渠与相应梯田组成开合自如的并联系统,随时可以保证每个梯田取、排水,又不造成水土流失。
“凤堰梯田是湖广填川陕的重要见证,是研究移民文化的活化石和重要载体,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和因地制宜的科学完备的灌溉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汉阴县凤堰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馆长兰宗道出梯田的多重意义。
梯田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也大显身手,来到附近的漩涡镇堰坪村,花栖玥项目就在此间。这是一处由三座不同风格院落组成的民宿集群,除了为游客提供日常的住宿及餐饮外,还设有茶室、咖啡厅、图书室等休闲配套设施。
“花栖玥民宿项目自2023年运营以来,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积攒了良好用户口碑。”参与项目投资的汉阴县两山公司董事长刘翔说,2023年项目给村集体分红超8万元,带动村民100余人就业,采购当地农产品20余万元。
“我县十分重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水利局牵头查阅大量《县志》等历史资料,现场勘察、专家考证、调查、收集,去年编制上报了相关材料,经过专家的考核评估、现场核查,今年4月初通过中国灌排委的评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李权兵说。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评选,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目前已将申报书、视频翻译为英语版,上报到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李权兵对9月初成功入选满怀期待。
春季花开云梯如画卷,夏季层层绿浪泻山间,秋季金波万顷丰收忙,冬季白雪皑皑入云端……古老的灌溉系统将这里的四季装进梯田,古老的梯田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向世界展示灿烂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生态旅游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现出新的活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6月23日
作者:张佳鑫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