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共创未来
纪念大会现场放飞气球 本报记者 李海川 摄
□本报记者 李海川
2025年9月3日,注定是意义非凡、激动人心的一天。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何其有幸,我在天安门广场见证这一辉煌时刻。
《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一首首满布时代烙印的旋律响起,将人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激荡起在场所有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而此时,我心中也浮现出松花江和黄河现在的模样——松花江上,晨雾轻笼着粼粼波光,两岸的稻田与森林相映成趣;黄河之畔,堤坝坚固如铜墙铁壁,河水滋养着沿岸的沃野千里……
奔腾的江河曾见证枪林弹雨中的浴血抗争,也见证着流域发展的崭新变迁。从抵御外侮到治水兴邦,从苦难岁月到盛世今朝,江河始终如一条奔腾的血脉,串联起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守护着家国的苦难与荣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向世界发出响亮的信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现场激荡起澎湃的爱国豪情与奋进力量,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们更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欢呼的人群中,水利部调水管理司水资源调度处处长邱立军难掩激动与自豪。他表示,成长生活在和平稳定的新时代,有责任、有义务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出一份力量。
雄师列阵,战旗猎猎,战鹰呼啸。阅兵现场气势如虹的澎湃力量,通过直播信号传遍大江南北。
今年96岁的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刘航在家中早早打开电视机,等待着纪念大会直播。2015年9月3日,刘航作为抗战老战士,受邀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考虑到身体状况,今年她没有去现场观礼。
“这次的武器装备与10年前阅兵时比,更加先进了,真切感受到祖国越来越强大。”刘航满心欢喜,“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纪念大会接近尾声,《歌唱祖国》的激昂乐曲响彻整个广场,8万羽和平鸽振翅高飞,8万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这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时刻,人们热泪盈眶。
按下相机快门,定格的画面中,腾飞的气球恰好汇成跃动的长龙。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庄严的纪念与检阅,是为了让和平长出新的羽翼。
走出天安门广场,阳光照耀下,孔雀草与秋海棠、萼距花鲜艳夺目。八十年的筚路蓝缕,从枪炮到鸽哨,从废墟到繁花。
铭记历史,共创未来。我们回望,是为了更笃定地出发,向着人类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光明未来,如江河奔流万古!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9月5日
作者:李海川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李莉 孟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