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坚持“三先三后”原则 确保一泓清水北上
 
分享到:
2021-05-29
 

  使南水更好地润泽京城造福人民

  □潘安君(北京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和首都水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一要落实“四定”要求,不断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建立完善用水总量峰值管控有效措施,总结水要素规划成效和问题,指导各区落实水要素规划体系。开展高耗水行业专项调研执法,建立耗水负面清单,抓好农业节水,推进再生水利用。加快推动涵盖“取供用排水”的社会循环全过程的地方立法工作。二要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进第三个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启动劣Ⅴ类水体整治工作,“一河一策”,继续加强小微水体整治,实现“长制久清”。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永定河、北运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进一步探索水生态区域补偿制度。加强水资源战略储备,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分区分流域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三要抓好南水北调市内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团九二期、河西支线工程隧洞贯通工程,开工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水厂连接线及相关配套水厂。提升南水北调工程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工程安全。

 

  重视节水治污

  促进人水和谐

  □张志颇(天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天津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引江水,切实把水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底线,把水资源承载力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积极践行节水优先、以水定城,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科学合理配置外调水、地表水、再生水、淡化海水等多种水资源,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好来之不易的每一滴水。严格水生态保护控制红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继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深入推进永定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不断深化河湖长制管理,持续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积极打造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环境面貌。

 

  严守生态底线

  推进全社会节水

  □位铁强(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河北省深入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制定推进节水行动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一是加快推进节水立法,7月底前出台《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二是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全面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设施,实现农业节水增效。进一步加快节水改造,强化节水监督,促进循环利用,实现工业节水减排。三是加快城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广普及节水器具,推进公共领域节水,鼓励利用再生水资源,实现城镇节水降损。

  河北省将严守生态底线,依法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污染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工业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水质安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河湖水域和岸线管控,强化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加快南水北调受水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做到工业污水废水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落实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提升再生水水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采取工程、技术、生物等多种措施,对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落实省领导包联制度,组织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大督察,确保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重要举措落实落地。

 

  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

  □张肖(安徽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实施调水工程必须坚持节水优先,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要求,推深做实节水工作。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有54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210家。下一步,安徽省节约用水工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5·14”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节水优先,进一步完善节水工作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狠抓节水措施落实。预计到2025年,全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达到80%以上,皖北地区力争实现全覆盖;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169家、省级节水型工业园区19家、省级节水型高校45所、省级节水型灌区22处,所有省市级机关及90%以上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示范带动全社会节水。

 

  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刘正才(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河南省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主要节水指标纳入市县发展考核、河湖长制省级考核,建立奖惩机制,全面推进农业、工业、生活节水。2020年年底,全省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5.2%,61%的县市区提前完成国家节水行动确定的2022年任务。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一配置南水北调水、黄河水、引江济淮水和本地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已有64个乡镇喝上南水北调水,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坚决压采地下水,加大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力度,促进地下水源涵养和水位回升。

 

  加强节水强化治污

  确保库区水体优质安全

  □周汉奎(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湖北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区和核心水源区,全面落实总书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节水,强化治污,全力确保丹江口水库水体优质安全,为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支撑。

  面对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下降的形势,湖北积极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坚持节水优先方针,全力推进节水立法工作,严格落实节水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关停了一批高耗水工业企业,及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大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以绿色GDP为导向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出台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一票否决”机制,持续推进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五大工程”,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作,水源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

 

  坚持“四水同治”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白耀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

  水是制约宁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宁夏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宁夏把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以控制性供水工程为节点,以城乡供水网络、农业灌排水网和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为重点,加快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以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为手段,推进城乡供水服务一体化;以用水权改革深入破解水难题,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优化调整高耗水产业结构,建立市场主导、政府调控的节水用水体制机制,推动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守好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命线。

 

  节水是南水北调

  受水区的根本出路

  □凌先有(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副主席)

  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原则,充分兼顾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工业、农业、城市用水需求,在受水区推行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一是调整工业布局,不在受水区发展耗水企业。要加大对受水区工业节水的监督力度。二是补贴农业节水,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喷灌滴灌技术,严禁大水漫灌。把支持农业节水作为反哺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投入。三是节约生活用水,积极推广中水利用。要在社会树立节水意识、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加快中水管网铺设,城镇新建建筑安装中水管道,存量建筑要结合中水管网建设逐步进行节水改造。

 

  在受水区实施

  更为严格的节水治污方略

  □郑晓云(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实施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六条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高瞻远瞩,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跨流域调水工程虽然解决了水资源分配的地域性不均衡现状,解决了调水目标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使用水资源。在实现跨流域调水的同时,仍然要强调节约用水,通过节约用水尽量控制调水量,实现区域水资源量平衡。相反,如果我们不注重节约用水,仅仅是扩大调水量来满足需求,那么不仅会造成经济成本增高,也可能造成区域水资源不平衡。因此,在积极推进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同时,我们必须践行总书记关于节水优先的要求,在调水目标地实施更为严格的节水治污方略。用好这一重要的国家工程,珍惜远程而来的水资源。

 

  节水是基础 治污是前提

  环保是目标

  □左其亭(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三先三后”原则能否得到落实,直接关系到引调水工程的成败。只有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才能实现“调水、通水、用水”的最大效益。

  落实“三先”原则,节水是基础,要以水资源为刚性约束,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并提高用水效率。生活方面应普及节水器具,增强节水意识;工业方面应全面推行节水工艺和技术,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农业方面应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治污是前提,要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污水收集与处理水平,治理面源污染。环保是目标,引调水工程沿线的环保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实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建成”,在输水干线沿线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在调出区,要采取水源涵养措施,尽可能减少调水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国家水网建设成为

  绿色水网生态水网

  □杨茗惠(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

  “三先三后”原则是南水北调总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基本原则,简明扼要,意义深远,指导性强,重大引调水现有工程和后续工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三先三后”原则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符合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三先三后”原则应当贯穿于后续工程规划建设和现有工程运行管理的全过程。

  在具体落实上,首先在规划阶段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思想,充分认识水资源的稀缺性,合理降低用水定额,优化比选方案,深挖节水潜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运行管理阶段持续采取积极手段解决污染治理问题,重点解决当下“点源基本可控,面源无序”的难题,通过新技术研发与实施提高点源控制和尾水排放标准,解决面源尤其是农业面源问题,真正使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水网成为绿色水网、生态水网。

 

  打造东线工程“清水廊道”

  □程瀛(江苏省水利信息中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成败在于治污。东线工程利用原有河道输水,沿途平交河道众多,水质保障压力大。2002年东线一期工程开工以来,江苏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积极实施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开展沿线水环境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打造“清水廊道”。

  江苏省政府将南水北调断面水质达标纳入地方政府治污目标责任书,明确沿线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以水质目标倒逼治污。沿线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等治污工作机制,取得良好效果。将南水北调治污工作纳入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中统筹推进,在南水北调沿线划定35个控制单元,编制并实施控制单元水质达标方案,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实施重点水体治理方案。经过十余年治理保护,江苏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

 

  确定节水标准

  实施节水评价

  □尹逊昊(山东东阿黄河河务局)

  统筹指导和科学推进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只有树立“一盘棋”意识,落实好“节水、治污、环保”,才有“调水、通水、用水”的最大效益,进而确保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行前期规划设计到后续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统筹,使管理工作更具整体性。二是确定节水标准,实施节水评价。开展标准定额体系制定工作,对工业、建筑业、农业用水量作出相应的节水定额,叫停节水不达标项目,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三是建立创新机制。及时更新管理设施,积极引入最新技术形式,确保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四是加强水源区及沿线环境保护。充分发挥水源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作用,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淘汰重污染企业,在工程沿线保护区内建设生态带,加强水质实时监测。

 

  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产业

  □安业闯(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水利局)

  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要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还要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考虑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向北方调水补水的同时,应当突出节水措施运用,千方百计推广节水技术,加快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资源节约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有效改善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

 

  节水为先 治理要严 持续发展

  □姚静(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跨流域调水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调水工程初见成效,缓解了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要切实发挥调水工程的最大效用,首先,要认识到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基点应放在节水上。调水区和受水区要立足本地区发展条件,调减耗水型产业、发展节水型产业、推广节水技术;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清洁生产技术产业,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动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

  其次,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最严格的污染防控制度,落实好河湖长制,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的联防联控体系;提高水环境防治能力,同时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全流域、全天候实时监控,实现污水防治全覆盖。

  再次,应遵循流域生态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山水林田湖草的综合保护,优化生态屏障网格体系,增强生态保障能力;改进自然资源开发管理,严格落实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建立自然资源损失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做到保护优先、永续利用。

 

  深化节水保水 推进治水兴水

  □张圣东(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河道管理局)

  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十六字”治水思路,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宏观调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满足供水需求。完善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生态补偿协商机制。建立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动水资源资产产权流转,利用市场力量优化配置水资源。

 

  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合理划定水源地保护区

  □胡荣华(贵州黔西市水务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先节水后调水,必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加快推进国家节水行动,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提高水资源持续利用效率。先治污后通水,必须加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群众“有水喝”和“喝好水”的问题。先环保后用水,必须用好水价改革这把“金钥匙”,深化水利投融资、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体系,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

 

  做好节水挖潜

  配套治污设施

  □水工于(中国水利网网友)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就是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基础上,做好节水挖潜盘活存量,在供给不足情况下再考虑开源调水;坚持先治污后通水,就是先解决好截污、导污、治污设施配套后再通水;坚持先环保后用水,就是通水后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证水质达标安全后再用水。

 

  节水治污并重

  保护生命之源

  □scslwf(中国水利网网友)

  坚持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一是要坚持节水优先。加大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尤其是南方丰水区节水意识。同时,加大节水科技、节水设备研发力度,加大节水资金投入力度,健全节水型社会考核机制,让节水意识深入人心,把节水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二是坚持治污与节水并重。要加大入河排污口审查审批,加大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对没有按权限审批、超标准超量排放污水的行为要坚决打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探索成立水务公安,有力打击水事违法行为,更好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5月29日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水利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发布
水利部印发《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管理办法》
“放大招”! 广东深圳市打造节水典范城市进行时
福建厦门市:先行先试打造高颜值节水示范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