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乾隆皇帝的头疼事儿
 
分享到:
2020-09-10
 

《乾隆南巡图》第四卷《阅视黄淮河工》(局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资料图片

  □侯全亮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25岁的弘历即位,大清王朝进入乾隆时代。

  当时的中国,经过康熙、雍正两代治理,可谓四海升平,国力充盈。乾隆即位后,决心继承前代,励精图治,治国安邦,施展一番作为。

  岂料,他刚登上龙椅宝座,黄河就出事了。

  初登皇位,黄河就来了个下马威

  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黄河水大涨,波涛汹涌南下,安徽砀山毛城铺闸口大堤多处被冲塌,潘家道口平地水深一两米,黄河下游皖北萧县等地,洪水泛滥,一片汪洋,灾情十分严重。更为紧要的是,黄河决口直接影响了漕运的正常通行。

  乾隆第一次领教了黄河洪水的厉害。为尽快稳定局势,他急忙宣昭南河总督高斌、两江总督赵弘恩、河南巡抚富德进京商议治河对策。金殿上,高斌提出几条建议:一是疏浚毛城铺城以下河道,在相应位置开河建坝;二是在淮扬运河清河口至长江岸边的瓜州段开河建坝;三是开辟新运河口,堵塞旧口,以避免黄河倒灌,侵扰漕运。乾隆当即允准,谕令众臣抓紧组织实施。

  几年后,所定工程相继实施,黄河水患总算平息下来。乾隆七年(1742年),朝廷诏令推行入山开垦政策,对新开的山地免征赋税。当时玉米、番薯等农作物已经传入中国,很适合山区生长,这项新土地政策的推行,可谓正逢其时。

  哪知,天公不作美。就在新政策推行这几年,黄河接连发生重大险情。乾隆七年,黄河先后在江苏丰县、沛县决口,夺溜东趋,形势险恶。乾隆十年(1745年),黄、淮交并上涨,黄河在江苏阜宁陈家浦决堤,沿河多个州县被淹。为此,乾隆十分恼怒,严加惩处了多位官员,连一向深得皇帝器重的著名河臣、南河总督白钟山也被革职查办,发往河工效力。

  黄河洪水频发,堤防接连决口,成为压在大清王朝的心头之患。

  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于连日暴雨,黄河在河南阳武十三堡决口,洪水注入濮州东南部,穿越张秋运河进入大清河。泛水波及范县、寿张等地,田舍尽被淹没。九月,黄河又决口于江苏铜山县张家马路,冲塌内堤、缕堤200余丈,河水夺淮而下。黄淮洪水叠加,水势愈加迅猛,瞬间冲毁江淮重地高邮的车逻坝和邵伯两处闸门,淮扬运河受到严重威胁。

  正在这时,新任江南河道总督策楞奏称,此次黄河决口成灾的原因是淮徐道军政官员李焞、张宾侵吞治河工款,耽误河工所致。并称兼管江南河道事务的高斌、南河协办张师载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到奏章,乾隆怒不可遏,随即下旨将李焞、张宾就地正法,斩首示众。高斌、张师载二人亦被绑赴刑场陪斩。高斌本是一位在治理黄河、运河上很有成就的朝廷大臣,且此时高斌之女已入宫被册封贤皇贵妃,可谓位尊权重。但乾隆深知黄河安危乃国事社稷之要,即使是外戚重臣亦不能姑息。

  接着,乾隆决定采纳东河总督嵇璜的《宣防八事》治河建议,对铜山至清口宽浅河段进行清淤疏浚,修补加固高家堰(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洪泽湖东北)、泗洪县归仁堤岸。重新起用白钟山,授予其按察使职衔,命其随尚书舒赫德紧急驰往南河,会同东河总督嵇璜、工部侍郎德尔敏,共同督办组织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1761年,一场罕见的大洪水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的那场黄河洪水,实在不同寻常。

  当年七月,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大雨滂沱,汇流如注。暴雨中心区位于伊河龙门镇至嵩县、洛河白马寺至长水、三门峡至小浪底区间的垣曲一带。持续十多天的大范围暴雨,致使伊洛河、沁河及黄河干流同时涨水。据后来调查推算,此次黄河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达32 000立方米每秒,12天洪量120亿立方米。来势迅猛,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是一场罕见的大洪水。

  洪水发生后,黄河大堤、沁河堤防全线偎水,险象环生,灾情连绵。偃师、巩义、武陟、沁阳、修武、博爱等地大水灌城,水深五六尺至一丈多,房屋十之八九被淹。荥泽、阳武、祥符、兰阳大堤漫溢冲决15处。险情最为严重的中牟县杨桥黄河大堤,被冲毁260多丈,洪水横无际涯,数百个村庄尽被冲淹,数万户百姓陷入灭顶之灾。

  中牟杨桥大堤决口后,大河主溜直趋贾鲁河,由涡河入于淮河,沿途淹没民宅无数、良田数十万顷,尸骨遍野。

  一份份承载着洪水灾情、堤防险情的奏章飞马报至京城,乾隆皇帝大为震惊,急忙派钦差大臣、东阁大学士刘统勋,河南巡抚胡宝泉等火速赶往杨桥,勘察洪水灾情,指挥堵塞决口。

  刘统勋是乾隆朝的肱股之臣,也是一位治河专家。此前在治理山东黄河水患、主持江苏铜山孙家集堵口等治河工程中多有建树。

  刘统勋等人赶到杨桥决口现场,紧急招募民工,筹集堵口料物,旋即投入堵口工程。此时,宽达200多丈的决口口门,大河倾泻如注,已全部夺溜。他们勘察地势后决定使用“捆厢进占法”,即从坝头两端相向捆埽进占,留出龙门口,最后进行合龙。埽工材料主要是高粱秆、土料、缆绳、木桩等。用桩绳束紧高粱秆,逐层压土直至河底,依序而行。

  开挖引河,打桩进堵,随着一道道工序展开,堵口工程逐渐推进。经过两个月拼力赶工,黄河决口终于成功合龙。为堵塞这次黄河决口,朝廷耗费黄金30万两。

  乾隆得知中牟杨桥黄河决口堵复,龙颜大悦,颁旨在堵口工地旁修建河神祠一座,并亲题《河神祠碑记》和杨桥合龙御制诗三首,以庆黄河决口堵复成功。

  黄河,仿佛有意催着乾隆提前让位

  乾隆在位60年,有记载的黄河决口年份就有18年,较大的决口22次,而且常常一年内多处决口泛滥。

  特别是乾隆晚期,黄河像是有意催着这位高龄皇帝尽早让位休息似的,连年决口四溢,一刻也不让人安宁。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黄河、沁河、洛河并涨,还是睢州这个老地方,水波浩渺,拍岸盈堤,水位急剧上涨,睢州十三堡相继发生两处漫决,堤防冲塌20余丈宽。决溢洪水直泻安徽境内的涡河入淮。接到奏报,乾隆当即命大学士阿桂、河南巡抚书麟等赶赴现场。经全力进埽抢堵,一场黄河大险转危为安。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六月,黄河涨水异常,加之暴风疾雨,水位急升,致使睢宁黄河南岸周家楼堤防溃决。随着水势增大,决口很快被冲开230余丈宽。情急之下,新任南河总督兰第锡决定启用毛城铺以下各闸、玉皇阁引河及王营减坝等工程分洪宣泄,同时赶修挑水埽坝,迫使大溜回归主河,方使河势化险为夷。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更是多事之秋。山东、直隶、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多处发生水灾。六月,黄河水陡涨,漕运河防重地丰县曲家庄黄河大堤冲决37丈宽。险情发生后,南河总督兰第锡奉旨赶赴现场,奋力组织抢险,成功堵合。

  然而,丰县堵口刚刚完工,上游山东单县就来了奏本,称:单县十四堡至三十三堡河道,黄水普遍漫滩,行洪极为不畅,大堤多处漫溢,严重危及运河。究其原因,在于南河官员在丰县修筑诸多堤坝,挺峙河滩,导致下游水无去路,一片汪洋。因此,请求朝廷降旨,拆除南河阻水堤坝,纠正以邻为壑行为,以使东河漫滩壅高之水顺势东趋下泄。

  对此,乾隆皇帝只得以“六百里加急”传谕,命东河、南河两河总督及有关官员一同详察地形,抓紧绘制河势地图,以明辨两家谁是谁非。

  这真是一条桀骜不驯、难以应付的大河啊!

  年过八旬的乾隆觉得累了。明年就临朝60年了。几十年来,清廷每年都动用国库筑堵黄河决口,加固各地堤防,但仍然摆脱不了北堵南决、上堵下决、屡堵屡决的被动局面。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乾隆临朝当庭宣布禅位于颙琰,以次年为嘉庆元年,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帝。

  皇帝换了,黄河形势却未见好转。河势日趋恶化,决口堵不胜堵,黄河运河复杂交织,清廷上下时常为此疲于奔命,已到了一筹莫展的境地。这是后话。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9月10日

侯全亮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秦始皇与黄河文化
2020-2021调度年山东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全面启动
山东黄河进入凌汛期 防凌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黄河湿地引来远方来客
构筑生态城市“五水统筹”大格局 助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