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河南济源:以水济民 河清云庆
 
分享到:
2020-07-23

  □姜慧绚 王小平

  济源是一个有着悠久治水历史的城市。这里,有鲧禹父子接力在黄河上治水的传说,有秦人在沁河出山口据木为枋、引流灌溉的记载;更有隋唐以后,历代贤臣能士在沁水、黄河一带兴治水利,造福百姓的史实。

  跨进新时代,济源人民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根据境内河流分布和治理情况,综合布局,统筹治理,全面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工作,始终把黄河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水济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以水济民,全面治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济源地处黄河中游,全境属于黄河流域。作为沿黄生态涵养带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济源人立足济源,胸怀整个黄河和未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方面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为支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中心、河口村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济源市强力推进移民搬迁工作,1991年以来累计搬迁移民46个村7239户41065人;调动一切资源服务国家级、省级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利枢纽和河口村水库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在济源境内形成了高峡出平湖、山水交融、群峰竞秀的优美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济源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工业企业截污治污,坚决取缔小散乱污,专项治理沿黄矿山非法开采、沁河河道非法采砂,让区域内河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清理黄河水面网箱养鱼,有效治理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使黄河主河道济源段水质长年定性评价为“优”,5个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与此同时,济源在沿黄区域完成造林15.37万亩,沿黄区域林地面积达到约91万亩、林地覆盖率达到67.9%,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湿地公园、2个森林公园,已纳入保护湿地面积692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6.88%,在沿黄区域构筑了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济源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07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8%,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2019年以来,抓住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入围第三批国家试点的机遇,争取省里批复重点项目14个,包括地质环境治理、土壤整治与污染修复、水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等内容,工程总投资6.57亿元,目前工程正在实施。

  以水济民,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水资源

  治水是为了用水,为了造福人民。近年来,济源统筹调度、高效利用境内的黄河干支流水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济源人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抓住建设黄河小浪底北岸灌区的机遇,济源自筹资金率先建成了小浪底北岸(济源)灌区工程,并于2019年7月实现了试通水,黄河水穿过崇山峻岭流到了济源市区河道水库,结束了济源人民世世代代守着黄河水、想水盼水不见水的历史。目前,围绕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济源谋划实施的引黄调蓄、工农业供水等项目正在实施,黄河水将造福更多的济源人民。

  为了节约集约、合理高效利用分配给济源的引黄指标、河口村水库引水指标等宝贵水资源,济源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将其中的4 800万立方米用于保障城市生活用水,4 500万立方米用于保障沁北电厂等重点企业用水。实施建设第三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全面利用黄河、沁河等地表水资源,加快推进全面禁采地下水、进一步涵养水源、保护水生态的行动,积极打造让人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仰望繁星满天、俯视鱼翔浅底的美好新景观。

  利用黄河、沁河一带的坡地、滩地和水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是济源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目前,济源的蓼坞薄皮核桃、马村酥梨、寺郎腰大葱、朱庄石榴、韩彦红果等特色农产品已逐渐走进市场,成为比较知名的黄河农产品品牌。

  黄河的发展,离不开民生的发展。愚公家乡人将邵原、下冶、大峪、坡头等沿黄四镇的脱贫攻坚作为推进黄河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沿黄四镇建档立卡的5 260个贫困人口和地区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同时,在济源全境内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实现城市低保、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实现沿黄地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持续不断的努力,让济源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了80%以上,成为河南省唯一在全域范围规划建设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以水济民,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济源境内现存栗树沟遗址、长泉遗址、白沟遗址等古人类遗址。公元712年,唐玄宗在济源境内黄河流域设河清县,至今仍有古河清县渡口、黄河漕运古栈道等历史文化遗存。革命战争时期,沿黄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杜八联抗日武装被誉为“河防堡垒”,留庄民兵营被命名为“英雄民兵营”。

  多年来,济源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对栗树沟遗址、古河清县渡口等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深入挖掘整理黄河流域河之洲文化、七仙女文化等民间传说文化,黄河船工号子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了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杜八联革命纪念馆、晋豫边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重温红色历史,促进了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以水济民,河清云庆。今天的济源,黄河碧波万里,沁河绿水东流,济水清流千年,与境内其他大小河流一起,将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乐章,奏响在无数愚公儿女奋斗着的济源大地上。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7月23日

姜慧绚 王小平
相关新闻
 
鏖战史灌河
河南项城市纪委监委严明纪律切实做好防汛监督检查工作
河南项城市水利局迅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力做好当前防汛抗灾工作
减存量遏增量 修复河湖生态——河南省推进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
河南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走向“有力有为”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