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东平湖与水浒文化
 
分享到:
2020-04-30

  □张玉国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书中故事发祥地为“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东平湖即为古梁山泊的遗存水域,独具特色的水浒文化也在这里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北宋时期起义军聚义梁山大寨,其主要活动区域则在水泊及其周围。水浒群雄冲破天罗,“替天行道”,战官军,平贼盗,仗义疏财,扶危济困,留下了许许多多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逼上梁山是人物发展的主线,聚义水泊是故事发展的主要归宿。如《山东通志》记载,“梁山险在水而不在山也”。梁山高度只有海拔197.9米,其山体面积也仅有4.6平方公里,在鲁西地区也只不过是一片普通的丘陵,但因为有了“山排世浪,水接遥天”的浩渺水面,才有了“乱芦攒万万队刀枪,怪树列千千层剑戟”的险要,梁山好汉们也才能“芦花深处屯兵士,荷叶阴中治战船”,“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置八百里水泊为用武的舞台,用计谋,逞英豪,从七星初聚义、断头沟擒何涛,到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演出的是一幕幕动人心弦的传奇。“浒”的原意是指水边,作者以“水浒”命名,其用意也许正在于此。

  东平湖一带是水浒故事的源头,是水浒遗迹最集中的地区。《水浒传》中不少主要人物“出身”也安排在这一带。东平县境内有水浒遗迹20多处,最典型的如晁盖等七人最早聚义的根据地棘梁山。而使梁山泊走向兴盛时期的首任领袖晁盖,其家乡郓城县东溪村,北距已经缩小了的梁山泊的东平湖约30公里。执掌兵权的梁山义军军师吴用,与晁盖“同属本乡人氏”。“智取生辰纲”的骨干“三阮”(阮氏三雄),均属“天罡”数内,出身“梁山泊边石碣村”。“石碣村”即今东平县石庙村,西北距今东平湖约6公里。接任晁盖梁山泊领袖地位的宋江为“郓城县宋家村人氏”,相距郓城县城很近。朱仝、雷横,也是“天罡”数内,同为郓城“本处”人氏。鲁智深镇守的六工山,阮氏三雄把守的腊山,东平府,孙二娘店辛店铺,宋江碑,湖心岛,黄泥冈“原型”梁山黄雄集,景阳冈“原型”阳谷沙堌堆等水浒遗迹,都在东平湖的周围。

  除了《水浒传》事迹之外,东平湖一带还广为流传着有关水浒人物的故事。如“活阎罗”封井、石秀刀劈无鳞龙、宋江碑、二阮战何涛等,梁山好汉们匡扶正义、要踏平天下“不平路”的形象,确实鼓舞着弱小者图强、受害者奋起的勇气,他们的英雄气概滋润了这一方沃土,孕育了东平湖沿湖地区淳朴正直、嫉恶如仇的世风民俗。这就是历来所说的“水浒气”,也是水浒文化的主要内涵。

  今日东平湖,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八百里水泊那样大的范围,但烟波浩渺、排浪接天的气势却并未减弱。在这最原始、最真实的风貌中,至今仍渗透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乡间民风,依然流传着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忠义豪放的水浒精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4月30日

张玉国
相关新闻
 
海河水利委员会复工复产见成效 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阶段成果
大清河北堤堤坡整修工程开工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检查东平湖备汛情况
法剑护卫东平湖
东平湖:五年攻坚 锻造“王牌”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