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大藤峡: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分享到:
2020-12-02
 

  □记者 石珊珊

  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千吨级船舶有序通过船闸,悠长的汽笛声回荡峡谷两岸,从高处俯瞰宽阔的黔江江面,百舸争流,千帆竞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眼前繁忙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船闸,于今年3月31日起正式试通航。自此,西江水道通江达海之路畅通无阻。试通航半年多来,大藤峡船闸过闸货运量大幅度提升。截至10月31日,过闸船舶累计10 240艘,过闸货物总量849万吨,日均过货量6万吨,单次过闸最大实载量超过360节火车皮的运量。工程航运效益日益凸显,西江黄金水道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黄金效益”。

  高峡出平湖

  通江达海之路畅通无阻

  黔江是典型的山区河流,航道险滩丛生、暗礁遍布。黔江下游的大藤峡谷,是广西境内最大、最长的峡谷,可谓险段中的险段。然而,乘船从大藤峡上游来宾市武宣县沿江而下,只见峡谷两岸青山连绵、风光旖旎,江面平静开阔,江水缓缓流淌,丝毫感受不到黔江险道的威力。

  “从这儿你才能感受到水底密布的礁石。”驾驶舱里,船长黄祯强指着显示水深的仪表盘提示道。只见仪表盘上的数据不停变化:59.7米、38.9米、32.5米、41.2米……船每走一米,水深便急剧上升或下降。忽高忽低的水深,意味着江底高低起伏的地势,暗礁密布江底。作为有着30多年驾船经验的老船长,提起以前在大藤峡行船的经历,他记忆犹新:“以前这里险滩很多,航道条件很差,只有驾驶经验丰富的船员才敢在这里开船,但还是经常有触礁事故发生。”

  受险滩、河谷等自然条件影响,大藤峡工程未开发建设前,黔江航道险滩多、水流急、事故多发,船舶不能夜航,通航条件极其恶劣。航道等级均在Ⅳ级以下,行船速度缓慢,穿越41公里的大藤峡谷需耗费近4个小时,而且只能通航300吨级以下船舶。“长12公里的勒马航段被称作‘魔鬼航道’,航道弯曲狭窄、礁石林立、水流紊乱,船舶无法夜航。”贵港海事局桂平海事处工作人员黄云禄介绍说,“如果遇上枯水期水位下降,在白天也只能单向通航,而且大型货船被迫减载营运,严重制约了航运发展。”

  黔江航道,俨然已成为制约西江航运发展的一块短板。位于黔江下游大藤峡谷出口处的大藤峡工程,正是破解这一掣肘难题的“利器”。201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船闸通行能力设计为3 000吨级,同时把航运功能摆在了仅次于防洪能力的第二位,足见大藤峡工程对改善黔江航运条件的重要程度。

  “今年3月10日,大藤峡工程正式启动一期下闸蓄水,3月15日,闸面库区水位蓄水至44米高程,较蓄水前提升超15米,使得黔江弩滩至上游石龙三江口的114公里航道等级由Ⅴ级提升为Ⅱ级。”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办主任严来光说。随着水位的抬升,黔江最恶劣的勒马航段以及上游武宣等地境内的黔江河道成为库区,库区航道加深扩宽,通航环境明显改善,通航能力和通行安全性显著提升。

  “2012—2018年,黔江年货运量仅1 300万吨,今年试通航半年来,船闸日均过货量达6万吨,预计年货物通过量可达2 010万吨。”严来光说。

  据了解,大藤峡船闸试通航阶段预计持续1年,待船闸正式投入使用后,结合航道整治和疏浚等措施,可将黔江航道等级全部提升至Ⅱ级以上,通航吨级提升至我国内河航运最高等级3 000吨级,年货运量提升至5 200万吨。

  “到时候,2 500吨级船舶可开到柳州,3 000吨级船舶可直抵来宾,西江航运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严来光说。

  连通大湾区

  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

  今年40岁的冯国弟是一名驾驶经验丰富的货船船长,大藤峡船闸试通航后,他决定更换航线,成为黔江航道上的一名“新手”。吸引他更换航线的原因除了路好走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跑这条线路“一直有单子”。

  眼下,老冯驾驶着1 500吨位的货船,从武宣运输了一船碎石到广州,返程船上又装满了玉米和大麦。“一趟下来能赚几万块,跑完这趟我马上又要去跑下一趟了!”老冯的语气中满是兴奋和期待,“以后我还想换一条更大的船,船越大成本越低收益越高!”

  “爆炸式增长”——这是谈到大藤峡船闸试通航以来货船数量时,大藤峡公司船闸中心主任王小林脱口而出的词语。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7个多月来,大藤峡工程船闸累计运行1 268闸次,过闸船舶累计10 240艘,过闸货物总量849万吨,单次过闸最大实载量2.2万吨。“仅8月份一个月,大藤峡船闸过闸货物总量就达到了180万吨,预计年通货量可达2 010万吨,过闸能力已经超过工程初步设计的2020年通过货物量1 500万吨的要求。”王小林说。

  西江水系上连云贵、横贯广西、下接粤港澳,是我国西南地区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西江流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通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水运大通道,西江航运通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地处黔江下游的大藤峡工程船闸,既是西南水运出海要道的咽喉,也是联通红水河、柳江、黔江与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对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提升做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井喷式增长,大藤峡船闸下行货船绝大部分运输的都是砂石、碎石、石灰石等建筑材料。”王小林说。西江上游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大藤峡工程上游地区聚集着多个大型水泥企业和砂石骨料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仅以资源丰富的来宾市为例,近年来就有在建、已投产砂石类产能达到3 000万吨。

  如何将这些丰富的砂石材料运送到需求量巨大的下游珠三角地区?成本低、运量大、适宜远距离运输的水运,无疑是最佳的运输方式。试通航以来,大藤峡船闸过闸船舶数量激增,船舶类型总体上也呈现出大型化趋势,“试通航前以300吨~500吨的船居多,现在船主们都换起了大船,以千吨级以上的船舶为主。”船闸管理中心船闸运行管理科负责人韦仕朝说。试通航以来,大藤峡船闸一直坚持船舶免费通行,进一步减轻了货船运输成本,全方位助力黔江航运快速发展。

  据了解,大湾区建设中有70%的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等来自大藤峡库区以上地区。可以说,大藤峡枢纽堪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自然资源门户,为大湾区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与此同时,大藤峡工程也进一步拉动西南地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激发各地区经济发展原动力,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尤其是对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助力西南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再提速”。

  科学精准调度

  最大限度提升通航效率

  11月3日11时许,随着单扇重达1 295吨的船闸上闸首人字门徐徐打开,8艘满载货物的千吨级货船有序驶入大藤峡船闸闸室。随后,闸门关闭,闸室水位开始下降,闸室水位与下游水位持平,下闸首人字门开启,货船鸣笛通过船闸。

  整个过闸过程持续15分钟左右,体型庞大的货船如同坐上了电梯一样平稳下降,船上满载的货物几乎纹丝不动。

  “闸室单次充泄水体40万立方米,是三峡船闸的1.8倍,水体从闸室两侧的排水管排出,3 000吨级船舶最快1个小时左右即可过闸,过闸效率比常规二级船闸提高了近一倍。”韦仕朝介绍说,“船闸已经接入西江船闸联合调度系统,这套系统非常成熟,用不了1分钟就可以智能排出闸室内船舶停靠图,提高了船闸运行效率。”

  百里之外的梧州,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内,工作人员正紧盯电脑屏幕,时刻关注着大藤峡工程船闸调度情况。西江船闸调度中心主任禤德钊,指着屏幕上大藤峡船闸实时调度图说:“通过北斗智能终端,我们可以实时跟踪船舶轨迹,并提前预知船舶具体信息,通过联合调度系统和船闸预测系统等,智能分析船闸运行、航道通航状况及船舶报到、待闸等情况。”调度图上,大藤峡船闸闸室内船舶的信息清晰可见,“值班员根据预测分析对过闸船舶进行计划预编排,实现有序化调控,并通过北斗智能终端向船舶推送有关通航信息。”禤德钊说。

  借助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对过闸船舶统一调度、统一信息发布、统一报道,大藤峡船闸运行效率有效提高。试通航阶段,船闸的通航能力就已经超过了设计标准,正式通航后,通航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然而当前,受制于种种因素,大藤峡船闸尚不能完全满足旺盛的船舶过闸需求。“由于船工操作不熟练导致船舶进出闸速度非常慢,加上枯水期水量小、船闸下游未疏浚无法夜航等多重因素,难以完全满足爆炸式增长的过闸需求。”王小林坦言,“但实际上,大藤峡船闸已经发挥了很大的效能,运行效率在同等船闸中已经非常高了。”根据运行数据分析,船舶进、出闸和移舶时间是制约大藤峡船闸过闸效率的主要因素,占过闸总时长67%以上。

  如何更好发挥黔江水运效益?尚处于试通航期的大藤峡船闸自7月29日起,将运行时段由原来的7:00至17:00调整为5:00至18:00,日运行时间较交通部门核定运行时间延长3个小时。超额的工作时长带来了显著的货运量提升变化——大藤峡船闸日过闸次数再破瓶颈,从试运行初期的6闸次提升至8闸次,每月通过货物量再增加48万吨左右,超过当前同类型船闸通过能力水平。“未来随着枢纽下游至桂平三江口河段航道条件改善,我们将逐步实现24小时通航,并进一步加强科学精准调度,缩短船舶进闸、移泊和过闸间隔时间,确保安全高效有序运行,充分发挥大藤峡工程航运效益。”王小林说。

  西江起大坝,天堑变通途。大藤峡水利枢纽,这颗西江水道上的璀璨明珠,显著改善了西江水运基础设施短板,让流淌了千万年黔江要道通江达海之路再无阻拦,使西江黄金水道真正释放出“黄金效益”,为我国西南地区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彰显着大国重器的责任和担当!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0年12月2日

石珊珊
责任编辑:尼冰琳
相关新闻
 
“数”说这一年|大藤峡工程运行成绩亮眼
大藤峡右岸工程泄水闸低孔弧形闸门支承钢梁全面吊装完成
没有一片大藤峡的云不能入画
大藤峡公司迅速贯彻李国英部长要求 专题部署汛末蓄水调度工作
大藤峡船闸试通航一年 带动20亿产业高质量发展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