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滴水生金——张掖市水权改革激活水价值
 
分享到:
2025-11-25
 
  □本报记者 刘艳芹
  地处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虽有黑河穿境而过,却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近年来,张掖市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协同、节水增效与优化配置并重”的水资源利用新路径,使有限的水资源化作滋养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资产”。
  率先确权,让每滴水拥有“水户口”
  张掖水权改革的第一步,是为水资源明确“归属”。
  早在20世纪60年代,民乐县洪水河灌区就率先探索水权管理。如今,在灌区展柜里,乳白、浅蓝、深蓝等不同年代的水权证并排陈列。水资源保护利用所所长滕安国轻轻翻开现在使用的深蓝色水权证,用水户姓名、编号、土地面积、水权面积、核定用水总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配水面积的核算单元从生产小组逐步细化到农户个体;水权面积从早期的13.64万亩调整至22.42万亩;水量分配方式从最初的“放水通知单”到“凭票供水”,再发展到均衡化配置……历经多次变革,洪水河灌区形成“三级审核、两轮公示、双向反馈、一步到位”的成熟确权流程,如今已实现13 545户农户和农林场水权证全覆盖。“别小看这证书,它可是咱们用水、管水、节水和水权交易的‘重要凭证’!”滕安国说。
  7月,洪水镇吴庄村将4.6万立方米夏灌结余水量交易给烧房村,保障了当地农业灌溉;9月,六坝镇铨锵村的20万立方米结余水量,解决了新民村“秋泡”缺水的燃眉之急。
  水权交易“遍地开花”,离不开制度护航。张掖市先后密集出台近50项配套政策,推进区域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多项水权交易,年许可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工业、城镇生活、服务业全部实现在线计量监测。
  精细预算,实现用水有“标尺”
  有了“水户口”,张掖进一步搭建起市—县(区)—乡镇(灌区)—用水户“四级”预算体系,将23.38万农业用水户、143家工业企业及30.34万公共供水管网用水户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预算以用水权为上限,要经过告知、申请、审核、下达、执行、调整、决算审计等多道流程,不能有一丝含糊。”临泽县节水办主任陈军介绍,当地采用差异化水预算额度核算方法,实行用水规模零基预算,审核结果会逐户反馈,遇有变动及时调整。
  这种“精细+灵活”的管理模式,在基层落地时格外实用。
  “有的农户申报种玉米,后来改种了需水量不同的辣椒,我们就按实际情况调整了预算。”临泽县鸭暖镇大鸭村用水者协会会长李天明说,“今年县水务局给我们村500万立方米预算水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节余了不少水,我们和小鸭村进行了水权交易,既满足了小鸭村高原夏菜的用水需求,也用交易收入修好了破损管道,一举两得!”
  灵活交易,变水资源为“水资产”
  民乐县工业园区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曾因缺乏有效抵押物难以融资,后来以3份取水许可证为质押,成功获得500万元“水权贷”贷款,用于改造供水管网、增设处理与监控设施,实现“节水—增值—融资—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借助“水权贷+公共基础设施”模式,民乐县谋划实施工业园区5个输水管网项目,每年节约水资源20万立方米、节约资金60万元,置换地下水80万立方米以上,为企业扩大生产筑牢水支撑。
  “我们正探索‘水权贷’与新能源项目结合,计划在水库发展水上光伏,打造‘水光互补’新模式。”站在金山一号水库旁,公司总经理任培琦畅谈着未来蓝图。
  “现在水可以像商品一样流动,能交易、能创收,每滴水都成了‘宝贝’!”张掖市节水办主任吴旭感慨。据悉,张掖市出台专门监管办法,设立21个水权交易中心。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 680宗,交易水量1.2亿立方米,交易金额达1.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政府收储、深挖节水潜力、规范交易行为,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吴旭说。
  从“确权”明确归属,到“预算”精细管控,再到“交易”激活市场,张掖市用系统化思维破解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难题,让曾经的“缺水愁”变成了如今的“活水甜”。这条以节水为先导、以市场为引擎、以共赢为目标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路径,正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水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22日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454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