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靠家教,家庭和谐源于长辈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
我从小就接受父母朴实的教育,父亲和公公都是老革命老党员,他们虽然年老体弱,却一直关注着党的建设,关注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关注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这是他们一贯的思想。以下是我幸福温馨和谐三代之家的点滴故事 :
一、夫妻互敬互爱,共同成长
2003年即“非典”那年,他得了一场重病,照顾他成了我的重中之重,“非典”那一年我下了班就要往医院跑,为他送饭、擦洗,经过一年多积极配合治疗和他那与疾病抗争的顽强毅力,以及全家人的悉心照料,最终战胜病魔,身体逐步康复。爱人非常勤劳善良,知恩图报。在家里,力所能及的活他几乎全抢着干,有时周六需要加班他从不计较、毫无怨言,受到同事们的称赞和领导的认可。我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工作之余去“充充电”,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和鼓励。在互敬互爱中我们夫妻共同成长和进步。历经了一次次的“生死”考验,我们更加深切理解相濡以沫的含义,我想,这就是我们相知相伴26年来,简单平凡的幸福生活吧。
二、孝顺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孝是众德之根,诸善之源,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振兴的基础。今天提出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实则包涵了中华传统的孝道。“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早已成为我们生活得准则。
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尊敬老人,把他们当做最好的朋友。多年来我们婆媳相处的都很和谐,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诚心孝心。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无法解决。我的言行,对此做出了最好的回答。“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后背揉揉肩”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晚辈从不可忽略的细节。
自从我结婚进门以来,家务活公婆跟我抢着干,我也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爸妈对待,对待婆婆比对自己的妈妈还要亲,只要婆婆有哪里不舒服,赶快带着到医院去,忙前忙后,到家后,婆婆该吃药了,倒好开水,递给婆婆。自己虽然辛苦了点,但也觉得生活有滋有味。老人平安、健康平安是我们全家最开心的事。婆婆性格开朗、好动又喜欢旅游、美食,为哄老人开心我们祖孙三代每年都会陪着老人去近郊或外省观光、旅游,隔三岔五或节假日就会带着婆婆品尝各地风味美餐,她每次都是喜上眉梢,高兴地说:“我今生不冤,得济啦!”婆婆做支架手术、双乳切除住院主要是我楼上楼下、跑前跑后,期间亲自为婆婆洗脚、擦背、搓澡。她说:“我在她身边照顾她最放心”。照顾婆婆的同时还要兼顾照看我那可亲可敬80多岁朴实善良的亲爹、亲娘。我的假期休息时间大部分都是陪伴老人度过,父母们健在就是我们晚辈的福分,我在这简单温馨和谐家庭氛围中贪婪地享受着天伦之乐。
三、教育女儿,以身作则
在和谐温暖环境中成长和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女儿从小就学会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热爱集体,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向上的心里和优良的品行。她的专业是“社工”,她利用所学知识在寒暑假义务去医院为危重患者进行心里疏导,服务病人,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医院治疗,消除负面情绪。服务社会,帮助他人,也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四、把勤俭、低碳变成习惯
号召全家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互相监督、友善提醒。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教育孩子,敬畏粮食、珍惜劳动; 倡导老人,合理膳食、科学营养。 “拒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弘扬勤俭持家传统美德和低碳环保时代新风,共建首都美丽家园,从小家做起!
重振家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的行为,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