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科技推广应用为“五水共治”添翼插翅

  “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新号角,通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实现人水和谐的“美丽浙江”战略目标。这一系列的治水行动的关键是科技支撑。近年来,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实现“五水共治”目标添翼插翅。

  生活污水净化槽

  让农村绿水长流

  “这水就跟自来水一样干净!要是没人提醒,还真的以为这是自来水呢!”在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生活污水净化槽出水口处,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

  山川乡是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县——安吉县的所辖乡镇,是乡域国家4A级景区,也是浙江省内率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零排放的地区,通过生活污水净化槽的处理,农民使用的浑浊的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变得清澈透亮。这得益于净化槽内部采用的的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它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等污染物,与其他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对来水水量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稳定、运行维护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这类生活污水净化槽现已在浙江省安吉、嘉善、德清、龙泉等县市进行了推广应用,并起到了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指尖上的巡查“神器”

  打通防洪“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随着水库山塘除险加固项目的陆续完工,水库山塘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浙江省又存在山塘水库数量众多,地域分散的特点,管理人员很难了解山塘水库的安全和巡查情况。

  为破解这个难题,浙江省近年来大力推广“水库安全巡查管理平台”。通过手机终端,巡查员在巡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就可实地拍照或录音,并通过上传资料及时向管理人员反馈隐患和问题情况。管理人员则可以通过查看照片、听取录音,第一时间获取水库山塘安全隐患的真实状况,及时分析研判,做出部署处置;同时,还可根据管理平台上每天巡查记录和指令的反馈状况,对巡查员进行巡查考核。

  目前,该技术已在浙江省内的上虞市、武义县、泰顺县、江山市、常山县、岱山县、文成县等地安装应用,无论是水库管理员还是巡查员都纷纷表示,“水库安全巡查管理平台”便捷、高效,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水库山塘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非开挖钻进技术

  坝下施工的“穿山甲”

  浙江省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中,坝下涵管的整治常常令基层水利工作者发愁——设置虹吸管,常常容易进气,后期的维修养护麻烦;爆破开挖埋管,对地质条件要求高,也存在安全隐患。

  2013年,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在丽水市缙云县组织召开了山塘整治技术推广交流会,引进并推介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该技术具有工期短、安全风险系数低、质量可靠等优势,是不破坏地貌状态和河湖环境的理想施工方法,现场就引起了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

  2014年,安吉县水利局针对当地梅溪镇姚坞水库坝体大,爆破开挖工期长,安全性差的问题,引进了“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短短20几天,就完成钻进约70米的任务,大大节约了工期,同时避免了大坝开挖破坏坝体结构的风险。

  “无需爆破,不开挖坝体,工期短,施工精度高。”这是基层水利工作者对非开挖技术最多的点赞语。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浙江省水库山塘整治等工程中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山塘整治过程中输水涵管的铺设问题。

  除以上技术之外,浙江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通过安排水利科技推广专项计划项目、试点项目、召开技术推介会、专题交流会、网络宣传等方式,在防灾减灾、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水生态与水环境、水利管理等领域推广水利先进适用技术(产品)近60项,为推进浙江省“五水共治”和“美丽浙江”建设,加快水利现代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江炜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