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湖北武汉市重塑“百湖之市”
 
分享到:
 
  “走,带你去见识一下月湖的宝贝。”3月20日清晨,袅袅雾气环绕下的月湖还沉浸在恬静的梦乡,老钓友老吴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拉着笔者去问候月湖里的精灵。
  来到湖边,老吴收拾好鱼竿,“嗖”的一声,鱼线被甩出去老远。不几分钟,一条半尺来长、通体透明的小鱼便“跳跃”到我们面前。
  “这是银针鱼。”老吴兴奋地说,“因为月湖水脏,银针鱼在这里已经绝迹多年了。这几年,水利部门每年都会用汉江的水对月湖实施换水。月湖的水变好了,银针鱼又回来了。”

  铁腕治湖还复“梦里水乡”

  梦里水乡、百湖之市……曾几何时,百余个湖泊形成了武汉独特的生态水网系统,孕育了武汉这座城的生命活力。
  然而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人口的增长、建筑用地的增加,一拨又一拨的“开发热”,导致填湖建厂、围湖造田几成常态;而人口的急剧增长,又使得生活垃圾不断填向湖泊。
  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00多平方公里,武汉市中心城区的范湖、杨汊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修建尾水箱涵入江工程完工,必须及时修复南湖生态,刻不容缓!”
  “希望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建立对箱涵工程常态化的管理制度,确保南湖水质不再遭受二次污染。”
  …………
  今年3月14日,武汉市湖泊管理局举办的全国首场涉湖箱涵施工许可听证会,吸引了众多在汉媒体的关注。
  事实上,武汉市在治湖方面首开全国先河,自2002年便开始了。
  2002年,全国第一部对湖泊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颁布并实施。
  2009年,武汉市在全国第一个通过水利部组织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验收。
  2012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出台,武汉再次率先提出在修订中心城区湖泊蓝线的基础上,同时规划绿化用地范围线(即“绿线”)、外围控制范围线(即“灰线”)和环湖道路体系。
  …………
  无数个“第一”,清晰地勾勒出武汉重建“百湖之市”的决心。

  生态修复净化湖泊水质

  春日里,武汉东湖上的一个个小“湿地”,引得市民隔水探望。“这就是目前武汉市正在使用的生态修复新方法。”生态修复的负责人胡佑忠介绍,“取湖中底泥做土壤,选种美人蕉、水稻、空心菜等陆生喜水植物,置入水中,形成一个‘浮法湿地’,降解、转化污染物,净化水质。”
  目前沙湖、官桥湖等多个湖泊都在进行生态修复。位于梨园广场大门西北角、东湖旅游观光主干道旁的麻布塘,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短短几个月,塘内的水质就从劣Ⅴ类变成了Ⅳ类。而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月湖与汉江换水工程,利用水位落差进行水体置换,不仅增加了湖内江鲢、江鳝、柳叶鳊以及汉江鲤鱼等的产量,更让稀有品种银针鱼重回月湖。
  2012年武汉市在三大市内湖泊——南湖、墨水湖和龙阳湖,开始全面禁止大规模人工渔业养殖,休养生息。
  2013年年底,竹叶海生态湿地公园改造正式启动,因数十年养鱼、种藕,被分割成19个水塘的竹叶海,被将打通连片,成为武汉中心城区最大的“绿肺”。
  从出台全国首份湖泊地图,为中心城区湖泊设立“三线一路”,到实施“一湖一档”建设、在大东湖实施网格化管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正将“武汉市166个湖泊一个都不能少,湖泊面积一寸也不能缩小”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通过对全市70个湖泊水质的监测分析,水质为劣Ⅴ类的湖泊已从2006年的50%减少为2012年的22.99%。中心城区的40个湖,12个湖的水质有好转。

  未雨绸缪打造滨湖特色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武汉市电视问政现场,“爱我百湖”环保人士向市水务局赠送了一个分量沉重的水域桩。手捧着水域桩,武汉湖泊管理人员心头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
  以“彰显三镇三城滨水特色,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武汉”为目标,武汉市委、市政府将加强湖泊保护作为建设生态宜居武汉的重要内容,提出了“锁定岸线、全面截污、还湖于民、一湖一景、江湖连通”的湖泊保护总体方针,以“铁的精神、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全面加强湖泊保护和治理。
  武汉市将积极推动中心城区的湖泊退养工作;加快“一湖一景”建设,逐渐开展湖边绿地建设;加快推动新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编制等措施,统筹区域发展,调整湖泊功能,促进湖泊保护和管理。
  在完善湖泊保护管理体制建设、明晰湖泊管理责任方面,武汉将通过推动建立“一湖一长”体系建设,将湖泊管理责任深化到街、乡镇,完善湖泊保护考核制度;理顺湖泊管理职责,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大湖泊保护的行政投入,建立稳定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湖泊保护宣传工作,引导社会公众用理性的思维参与湖泊保护管理。
  与此同时,武汉市还将修订湖泊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湖泊保护执法力度。对违法填湖行为推行最严厉处罚制度,推行最严格的许可监管制度,推行在环评中增加湖泊水环境影响评价,推动建立湖泊占用生态补偿机制。
杨珺 高山 马陟
相关新闻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2 举报电话:010-6320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