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强化水资源管理应多管齐下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多管齐下,做到全方位、立体化,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管理目标。

  首先,政府必须履责。对水资源实行约束性指标管理,要明确各用水单位取水量,在确定地方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时,事先考虑水资源这一重要发展要素,实行水资源规划论证制度,自规划决策时就把好总量控制关。建立健全国家水资源配置体系,强化水资源有序管理和有偿使用。对生产企业或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取水许可审批制度。

  其次,管理有的放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应与新农村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努力创造环境友好的水利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农村中小河流、小型水库、塘堰等,因污染导致水质恶化的状况还不同程度存在,影响群众健康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当务之急是从源头保护水资源。比如笔者所在地区,针对人工养殖一度造成水库水质污染严重的实际,制定了《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对全市41座小型水库界定小型水库水功能,涉及人口饮水的30座水库划定为饮用水水源区,水质标准控制在Ⅲ类以上;不涉及人口饮水的11座水库划定为渔业用水区,水质标准不低于农业用水区标准,控制Ⅳ类以上。在各水域水功能区设立标示牌,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在农村水资源环境综合整治中,不仅整治改造堰塘、河道、沟渠,还对堰堤、河堤进行了绿化,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最后,树立部门威信。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主体,水利部门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加大水法规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爱惜水、保护水环境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水污染防治监察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法规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成立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组或专班,及时发现和控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同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加大规费征收力度,确保水资源费和防汛费按时足额入库。

  此外,形成社会合力。建立社会监督机制,人大、政协以及国土、卫生、建设、农业、渔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环境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城市水源地水质保护和监测,向社会公布。每年分季度向社会公布江河水质报告,使水资源环境由单一部门保护管理向全社会共同关注转变。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7月16日

李广彦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085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