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笃信文化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
|
2008-10-16
|
“理念、价值观、科学精神、文化氛围等,是一个研究机构发展的软实力,在水科院发展中,比之于设备、经费、队伍、成果、产业规模等这些硬实力,丝毫不逊色,甚至更为重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水科院党委副书记陈祥建感慨地说,50年来,水科院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50年辉煌成就,为打造世界一流水科院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凝聚起了不断前行的文化力量。
把文化看得很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是水利科研的国家队。在规模如此大、学科如此齐全、人才如此密集的研究机构,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文明的象征,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决定了个人和集体的行为、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从组建以来,水科院崇尚科技力量,为科研孜孜以求;更相信文化力量,为凝聚传承文化而不懈努力。在历任院领导班子心目中,文化要素是水科院人精神风貌的凝聚,同时又反作用于科研,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约束、辐射等功能,从而决定水科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和运行模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祥建指出,对水科院来说,推进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环境改造、体制改革、提升形象和理念提炼等一系列活动,创造有利于水利科技创新的一种文化氛围。
如今,水科院正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水科院所,把文化建设看得更加重要,不断探索,希望在文化建设上有更多的建树,为水科院发展继续注入文化血液。
文化建设五十载不辍
正是由于对文化的重视,50年中,水科院矢志不渝,重视文化建设,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推进了制度文化建设,在精神文化建设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领域,更是投入精力,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共创和谐院所。一是凝聚一种精神。水科院培育和弘扬“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水科院精神,将其作为文化建设核心任务,倡导全院职工积极践行,树立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勤奋敬业、开拓进取、和谐共处、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二是树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榜样特征和优秀品质正是水科院精神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为此,水科院开展了“科技英才奖”“管理、服务岗位突出贡献奖”“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等一系列评先创优活动,推进了院所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三是构建文化阵地。如今,水科院形成了以院内部刊物《水科之声》、专题网页“党建与精神文明”、宣传栏三大板块为主的文化阵地。四是形成一种氛围。水科院注重发挥群众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齐心协力推进院所文化建设,形成了浓郁的文化建设氛围。
在文化建设的推动下,50年来,水科院人挥洒激情与汗水,燃烧青春与梦想,用人格魅力,用学术品格,用团队力量,成就了水科院今天的辉煌。50年间,水科院人不仅向国家奉献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还把水科院推向了荣誉殿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连续十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和“首都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并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和“水利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农林水利系统和谐事业单位”等荣誉。
未来文化建设还要提速
“文化是水科院未来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保证院所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谈及未来文化建设,陈祥建信心十足。在经过50年发展后,水科院文化建设面临着很好的形势:在我国乃至全球资源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如火如荼的科技发展政策环境下,在水科院建设世界一流水利科研机构的目标下,水科院文化建设的步伐定会加快。
陈祥建表示,今后,水科院将抓住机遇,继续创造物质文化,推进制度文化建设,特别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水科院人中,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担负起兴国为民的大任,在推动我国水利科技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还要在全院营造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总之,要用一流的文化建设,助推水科院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水科院雄心勃勃,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
|
作者:
高立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