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资源 风生水起


2008-10-16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50年的历史,何尝不是一部“人才强院”的白皮书。

  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资本性投入,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人才的流失是最大的资本流失。深怀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唯才是举,广纳群贤。这一理念就是这部白皮书的序言。

  人才不是一种“速生”资源。人才既然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的问题。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国水科院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将人才资源开发、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的目标列入了院领导班子的目标管理责任制,量化标准,落实责任。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对特殊人才特殊贡献给予特殊待遇,让优秀人才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目前,水科院有科技人才1007人,占职工总人数的73.3%,科技人才建设不断推进。

  培养
  创新机制 提升实力

  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夯实科技人才开发培养基础。水科院提出了“人才第一,教育为先”的理念。近年来,院里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建立了系统的培训工作体系,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培训班,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和院外培训。同时,不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稳定的投入机制,加快了高效精干、专业领域齐全、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和雄厚的科技队伍的储备。

  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增强科技人才队伍的生机活力。水科院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科技骨干,特别是学科带头人身上,竞争择优、动态选拔、重点支持。设立院青年基金,资助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课题,并列出专项经费资助科技人才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制定了《青年优秀科技成果交流及奖励办法》《中国水科院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推选办法》,每两年召开一次青年科技成果学术交流会,评选青年优秀科技成果奖。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充分发挥优势,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致力于打造水科院研究生培养品牌。截至2007年7月,已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72人。已有60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其中46人已完成工作并出站。

  引进
  高层选拔 汇聚人才

  近年来,水科院高度重视人才选拔引进工作,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形成人才集聚的一条有效途径。

  建章立制,将人才引进纳入正规轨道。水科院制定了《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对引进博士以上高级人才的原则、条件、程序及有关待遇作了明确规定,共引进国内外高级人才22人,其中留学归国人才12人。

  发掘外部人才资源,助推科研事业发展。水科院实行人才柔性引进方式,鼓励高层次人才以技术转让、聘用兼职、考察讲学、担任顾问等途径为水科院科研发展服务。目前对每年约30人的科研岗位流动人员队伍实行协议制管理。另外还聘请了6位国内外著名的水利专家担任名誉教授,聘请客座教授10余人;邀请来水科院考察讲学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共20余人次,他们为水科院的水利水电科研事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保障
  激励成才 营造环境

  以创新精神引领团队建设。水科院在绩效管理、岗位竞聘中将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建设作为重要考评要素之一,并制定了《水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水科院科技英才评选奖励办法》《水科院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等文件,创新水利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为科技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实现价值的平台。2007年,已批准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6项,资助金额达1110万元。

  以王浩院士为首形成创新群体,胡春宏副院长申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已通过评审获得资助,充分彰显了人才和团队优势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以优质科研环境保障科研需要。水科院制定《关于院士待遇的有关规定》,为院士配备秘书,保证院士的公务用车,并对住房、津贴等有关待遇作了明确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水科院管理、服务岗位突出贡献奖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并根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绩效工资系数核定办法(试行)》,对绩效工资系数重新进行了核定,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水平。同时,不断妥善解决好科技人才在工资、职称、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事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管理
  选拔竞聘 内外交流

  加强班子建设,提高管理素质。水科院加强了院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成员。对院属单位正、副处级职位采取选拔竞聘的方式,增加干部选拔的透明度,增强了群众监督意识。近年来,不断为职能管理部门补充新鲜血液,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岗位人才,近两年共招聘硕士及以上毕业生26人,充实了管理人才队伍。

  实行内外交流,开发人才潜能。近年来,水科院内部交流转任处级干部共9人。同时还选派部分管理人才到国外、上级部门、兄弟单位进行培训、交流,提高了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十几年来,水科院共选派14名干部赴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江西省九江市、陕西省延安市、甘肃省张掖市、重庆开县等地,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水利部干部挂职锻炼和扶贫工作。

  激励促进发展,提高管理绩效。设立了管理、服务岗位突出贡献奖,用于宣传和表彰在科研、党政、经营、后勤保障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的职工。

  2006年12月20日,水科院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内部管理体系,对于保障科技人才发展,促进科研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流
  拓宽渠道 促进成长

  与国内主要科研院所建立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造就一流人才打造平台。水科院增强与科研单位、兄弟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充分发挥院科技委作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成功举办了数场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科技人才了解前沿先进技术创造条件。每年组织出国团队近百个,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另外,还邀请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团组30多个,来院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等。同时,积极承办重要国际会议,参加国际水利项目的竞争,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积极选派科研骨干出国培训、进修,参加科研项目合作、专项国际学术交流等。选派科研骨干出国培训、进修,参加科技项目合作、专项国际学术交流等,不少学业有成的科研骨干回国后,成为院各科研领域的主力和骨干力量。

  规划
  战略目标 坚实保障

  在“十一五”及2020年六大发展规划中,把构建人才队伍体系作为首要体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人才观,着眼于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突出能力、改革创新等6项原则。为实现世界一流水利水电科研院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 朱进星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