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学发展描绘水利水电科技事业宏图
|
|
2008-10-16
|
在国家历史发展新时期的新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方针,为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全方位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水公共安全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水利水电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展示出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和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总结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要深刻把握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水利水电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第一要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和制定发展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我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中央的治水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根据国内外水利水电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水电科技的需求以及我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到2020年力争把我院建成世界一流的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瞄准一个目标,抓住两个重点,提高三种能力,建成四大基地,搞好五个建设,达到六个一流”的总体发展思路,制定了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发展规划、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实验室发展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等六大规划,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提出了措施。
科学发展,第二要抓住良好发展机遇,服务水利发展大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对水利提出新要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水利提出新任务;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为水利带来新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及水利发展中的新领域、新课题也为水利带来许多新挑战。作为水利科研单位,我院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自觉肩负起时代使命,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服务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大局,发挥学科综合、门类齐全的优势,力争在重大战略研究、重大水利科技专题、重大水利科技创新等方面,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等领域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力度;重视水文化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的科技保障。
科学发展,第三要突出科研创新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水利科研单位,我院要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始终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构建科学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要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四个重点领域,以研究解决水利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和解决经济建设中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为重点,针对核心水问题,从理论、方法、技术、标准、规范等不同层次开展研究,用水利自主创新的成果,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支撑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第四要着力抓好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作为水利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是立院之本。因此,我院要坚持面向国际国内水利科技前沿,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新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重点,结合我院学科发展基础和条件,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学科发展新格局。科技人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我院要通过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凝聚各类人才,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建设规模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学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科学发展,第五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鼓舞自主创新斗志。制度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保障。作为水利科研单位,我院首先要加强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探索,加快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制定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相关机制和政策,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其次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系,加快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科研管理进程,强化科研成果的质量管理,为新形势下的科研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再次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将水利科研服务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作为创新的原动力,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创新、求实、敬业、奉献”的中国水科院精神,鼓舞自主创新斗志,凝聚科研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协力建设和谐奋进的中国水科院。
|
|
作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