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昌明: 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
|
|
我国水资源的多样性为我国水资源科技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我国广大“三北”(华北、西北与东北)地区气候缺水与人类活动强烈,中国水科院与国内许多科研院校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展示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成果,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科技研究的若干方面居于世界前列。 众所周知,水资源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对于人类和一切生物来说更是不可取代的物质,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水资源体系的研究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言而喻有极其重大而又广泛和深远的意义,其作用不生枚举。仅就水资源保障系统的安全而言,它涉及粮食安全、生命健康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和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安定。因此,我们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在这里我想就我国水资源系统安全所面临亟待研究的水危机问题加以讨论。我国面临的主要水危机,主要表现在水环境污染与地下水超采赤字这两个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废弃物质的大量排放实难适时加以控制,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水环境的恶化势态十分严峻。多年以来被广泛关注的“三河(淮河、海河与辽河)”与”三湖(太湖、巢湖与滇池)”严重污染问题尚未解决;另一个,是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导致我国,特别是北方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例如,华北平原过去30年来已累计超采地下水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相当两条黄河的多年平均水量。这两方面的水危机,已严重引发了生态与环境问题,应作为当前我国水资源体系研究的重点。 中国水科院组建50年来,在我国已形成一个学科齐全、实力雄厚、队伍精悍的水利水电研究机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求实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国水科院已经组建50周年了,回顾其过去的光辉成就,值得我们庆贺。展望未来祝愿更加辉煌。我认为资源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横跨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学科。作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科研部门的中国水科院是科技依托主体,科技研究涉及水资源的方方面面,从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到需水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希望在结合水资源的评价、规划、设计、保护、利用、管理以及环境与生态维护等方面的需求,在已形成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水资源综合性研究工作,并且继续加强与涉水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合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
|
作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