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站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大藤峡:打造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典范
 
分享到:
2021-12-17
 

  □王鹏翔 张壮

  “安全高效是工程高质量运行的首要目标,科学规范是工程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证,智慧建设是工程高质量运行的有效途径,‘三化管理’(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是工程高效运行的坚实保障。”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小龙如是说。

  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并行的关键阶段,大藤峡公司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坚持“科学、规范、安全、高效”四原则,强化枢纽、船闸、电厂统筹联动,书写出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枢纽综合效益充分发挥的精彩答卷。

  标准管理 规范运行

  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中枢

  “请注意,船闸即将关闭,请各船再次确认系缆绳已系好,做好充水准备。”12月9日,在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管理中心,“天下第一门”——大藤峡船闸下闸首人字门缓缓关闭,闸室中8艘承重约3000吨的货船有序排列,上方的广播系统提醒船舶做好安全准备。

  只见闸室水位不断抬高,逐渐与上游水位持平。“在没有夹到水面漂浮物的情况下,闸门近乎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正在船闸周围检修维护设备的船闸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宋维说。

  “目前,大藤峡船闸每日过闸次数稳定在8~10闸次,每天可运输70~90艘船。”宋维介绍,自2020年4月1日至今年11月30日,大藤峡船闸已累计过闸4302闸次,运送船舶近3.5万艘次。

  面对每日繁重的船舶运行任务,大藤峡船闸如何做到安全通航零事故、零碍航?

  “这离不开我们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船闸管理中心主任王小林说,“我们积极同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沟通协调,根据船舶的大小、排队顺序等信息智能排出闸室内的船舶停位图,船舶根据指令有序进闸,提升过闸效率。”

  统一报到、统一调度、统一发布信息让船舶过闸更加规范高效。同样,在船闸运行操作、安全应急、检修维护等方面,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据王小林介绍,大藤峡公司编制《船闸管理中心安全生产责任制》等33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通航建筑物安全运行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制定船闸管理中心设备维护及检修22项管理制度和18项运行及检修规程;制定船闸14项应急预案及17项现场处置方案……用制度把好了船闸安全运行的第一关。

  在船闸管理中心一楼大厅,展示屏上滚动播放着今年开展的安全应急演练画面。“安全是船闸运行的根本,我们通过定期检修船闸、养护通航建筑物等措施保障设备本体及船舶安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王小林说。

  大藤峡船闸下闸首人字门高度比三峡单级船闸还要高9米,对比同类船闸,运行管护面临更多难题,更需频繁的日常维护。“我们每天巡检两次,每次巡检1个多小时,通过对设备不断消缺、技术改造,最大程度降低大藤峡船闸设备故障率。”宋维说。

  围绕保障船舶安全,船闸管理中心还在闸室周围安装无死角摄像头,检查船舶停靠在闸室后,是否将缆绳系好,防止水位升降造成船舶碰撞。“如果发现安全问题,后台人员可通过广播喊话,提醒船员排除隐患。”王小林介绍,“全方位保障设备、人员、船舶的安全是我们每一次开闸过船的前提。”

  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保障黄金水道充分发挥效益。大藤峡船闸运行至今核载总量超7000万吨,带动超50亿元产业发展,为广西向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专业运营 科技支撑

  构筑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重要结点和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的重要屏障

  进入智慧大藤峡门户网站中的枢纽MIS(生产任务管理信息)系统,里面包含运行管理、物资管理、检修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现在坐在电脑前就能实时查看枢纽运行情况与问题处理情况。”大藤峡枢纽管理中心主任华荣孙一边操作系统一边说。

  科技要素的不断加入与应用是枢纽中心推进运营管理专业化的关键一步。今年3月16日,枢纽中心与中国水电八局顺利完成左岸泄水闸现场运行管理交接,大藤峡水利枢纽左岸泄水闸工程正式进入自主运行管理阶段。枢纽中心不断引入科技智慧手段,优化完善水库调度与运行管理体系,保障枢纽安全稳定运行。

  “水情测报系统、泄洪闸门集控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都为枢纽水库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大藤峡信息中心副主任廖华春介绍。

  “左岸枢纽工程埋设的3285支监测仪器已接入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信息中心综合管理科工作人员刘闯熟练地点击检视系统内的各项数据,屏幕上主体建筑物的内部温度、钢筋应力等信息一应俱全,实现了安全监测数据的在线浏览、查询、管理。

  借助泄洪闸门集控系统,工作人员可远程控制泄水闸门。“在汛期遇到上游大流量来水时,水调科将调度通知单传达给运行人员,运行人员远程控制闸门,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一次闸门的全开度启闭。”华荣孙说。通过比对分析目标下泄流量与下游桂平水文站实测流量数据,系统控制闸门开合已经接近人工操作的精度。

  智慧运行平台让大藤峡枢纽中心在水量调度执行上愈发科学、高效。今年春节期间,大藤峡首次承接应急调水任务,通过全过程滚动分析出入库流量、科学制定水库调度计划,为粤港澳大湾区补水近2.4亿立方米,有效压制了河口咸潮上溯,满足了春节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

  调度指令由专业的平台执行,更需要专业的人员去落实。“我们加强运维人员安全教育和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四懂三会’专项技能提升活动。”华荣孙介绍,“通过有计划地选派人员深入设备厂家制造现场,熟悉设备图纸和原理,跟踪设备的加工、焊接、检查、试验等主要工艺过程,让管理人员真正懂枢纽区设备的原理、构造、用途、性能,会操作、会维护、会排除故障。”同时,枢纽中心组织员工签订“师徒协议”,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每一位新人都能接受一对一的指导,提高工作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为枢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信息中心正在开发三维仿真培训系统,模拟工程重要部位及巡检场景,场景细化到每一个柜子及开关,明年投用。”廖华春说,届时,新人可通过系统熟悉操作规范,了解工程构造。

  精细管理 精准维护

  为区域电力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11月24日,大藤峡工程单日发电量达1438.29万千瓦时,创机组投产发电以来最高纪录。这是大藤峡水力发电厂精细管理推动生产效益稳步提升的显著体现。

  谈及部门的运行管理情况,大藤峡水力发电厂总工程师陈涛说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充分用好每一方水”。

  陈涛介绍,大藤峡水力发电厂精准实时掌握“天上的信息”,综合珠江委水文局、气象预报、公司水情预测预报系统等多方提供的数据,计算24小时上游来水情况。“一旦上游来水较大,我们会与广西电网联系,提前加大机组发电出力消落水库水位,腾出库容,减少电站‘弃水’,最大化提升水量利用率。”陈涛说,截至今年9月底,发电厂已填报发电计划271次,执行调度令516次。

  12月9日上午,在大藤峡水力发电厂中控室,几位工作人员正低头忙碌着。不大的工位上,平均每人的桌上都有4台电脑,用来实施监控重要发电部位的运行情况、了解上下游的雨水情信息、记录发电设备的报警信息等。

  “除了与电调部门联系,我们还要与船闸中心、枢纽中心等公司相关部门对接,组织分析水情信息、电网负荷与发电信息等数据,多方协调确定最优调度方案。”陈涛介绍,枯水期水库水位低、发电压力大,通过与船闸中心沟通,实行定点放船,既保障船舶稳定运行,又蓄水保水,充分发电,实现各方效益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下,大藤峡水力发电厂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陈涛拿出手机,展示当日7时40分收到的短信,“截至12月8日,今年发电厂已累计发电33.48亿千瓦时”。此外,短信还包括前一天每台机组的发电量、当日发电量、当月发电量、历史累计发电量等信息。

  “运行班组每天早上都要给电厂相关负责人发送这样一条短信。如何保证完成年度发电量?就是要将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天。”陈涛说。

  此外,精准的设备维护为发电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发电厂严格执行工作票、操作票“两票”管理制度,细化设备维护流程,确保实现发电厂安全生产“三零”(零责任事故、零非停、零误操作)目标。

  “操作票要在工人维修设备前办理,由相关负责人审批,票据上会显示此项操作的注意事项,避免安全事故和误操作事件的发生。”正在发电厂开展例行安全检查的安监部副主任汪登华介绍,“我们会定期检查现场工作人员‘两票’办理情况,杜绝没开工作票就上岗作业的违规现象,有效保证作业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水力发电厂还为投入运行的3台机组制作电子“健康树”。“就像人体检会有体检报告一样,我们记录每一台机组之前发生过故障的部位以及参数不正常的零件,形成电子报告,方便巡检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巡查维护。”陈涛说,发电厂实行设备定检和专业巡检相结合的设备巡检模式,截至9月底,已开展巡检1350次。

  精准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缺陷和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有力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在大藤峡水力发电厂出线厂,巡检智能机器人沿着蓝色的地面标识轨道开展定期巡检。“高压电机设备电磁辐射大,采用智能机器人巡检既可减少工作人员与高压设备的接触,还实现了高压廊道管理无盲区,提高巡检精准性、供电可靠性,最大限度保障电力输送的安全。”发电部工作人员秦阳说。

  “精心操作、精细管理、精益求精、精诚团结”——这是大藤峡水力发电厂的“四精”工作理念,也是稳步提升发电厂生产效益的制胜一招。

  在“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下,大藤峡水利枢纽不断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助力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对工程建设不断推进而带来的更加繁重的运行管理任务,吴小龙说,大藤峡公司将继续勇担重任、砥砺奋进,努力打造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科学典范。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1年12月17日

王鹏翔 张壮
实习编辑:杨思萌
相关新闻
 
燃烧青春 点亮大坝
奉献一线诠释“工匠”精神
大藤峡工程抓投资促进度 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应有作用
大藤峡工程右岸首台发电机组全面进入总装阶段
大藤峡枢纽右岸首台发电机组转轮成功吊装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