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从三个关键指标看——

水利建设“半年报”释放出哪些信号?

发表时间:2025-08-02

  □本报记者 石珊珊 陈岭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推动国民经济顶住压力稳中向好。近期,各地各部门密集发布“半年报”,水利部也公布了水利建设“半年报”:实施各类水利项目3.44万个,新开工14项重大水利工程,吸引社会资本同比增长35.9%,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329亿元,继续保持高投资水平。

  水利建设“半年报”释放哪些信号?从实施项目数量、重大工程、落实投资这3个关键指标看,随着安全韧性的现代水网加快构建,重大工程“压舱石”作用凸显,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向纵深推进,水利建设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从“3.44万”看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刚刚下闸蓄水半个月,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开化水库,就迎来了首场防汛大考。

  6月初,开化水库库区遭遇强降雨,高峰期平均入库流量达到了484立方米每秒。开化水库充分发挥拦洪作用,将上游洪水“照单全收”,如“铜墙铁壁”般牢牢守护着下游地区防洪安全。

  开化水库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成后,钱塘江源头的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削峰调洪能力将显著增强,下游31万群众彻底告别河道取水历史,1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得到保障,大幅度提升流域水资源战略储备能力。

  这是水利建设有效提升区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写照。今年以来,水利部聚焦国家水网建设精准发力,水利建设规模继续保持在高位水平。上半年,全国实施各类水利项目3.44万个,新开工水利项目1.88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329亿元。

  随着一条条灌渠穿行沃野、一座座大坝拔地而起、一个个引调水工程穿山越岭,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将在防洪、供水、灌溉、航运、发电、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

  近期,海河流域潮白河支流潮河、白河,永定河支流饮马河、南洋河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密云水库发生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水。极端水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给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的防洪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发达国家大城市防洪标准一般为200年一遇及以上,而我国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的城市数量不足30座;荷兰、日本等国家重要河段防洪标准基本都达到100年一遇及以上,而我国重要河段、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及以上的较少,占20%。锚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的目标,水利建设仍需继续加力。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了明确部署。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表示,水利部将加快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同时推进各层级水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从“14项”看稳经济促投资效益有效发挥

  “现在渠堤更结实了,水来得又快又稳,高坡上的地再也不愁浇不上水了。”盛夏时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东方村党支部书记强波,看着丰收的麦田笑开了花,“有了新砌护的黄渠,今年我们村种的小麦较往年灌溉提前了4天,产量肯定能提升不少!”

  农田实现增产丰收,得益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国家“两重”水利项目——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青铜峡灌区是全国六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宁夏粮食总产量的43%,总投资约70亿元的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后,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提高,预计年可增加农产品产量约25万吨。

  重大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水利部以“两重”水利重大项目实施为重要抓手,超前做好重点推进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前期论证,逐项制定推进方案,指导地方加快可研编制、前置要件办理和立项审批,推动项目多开早开。1—6月,宁夏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改造、黄河干流青海段治理、漳卫新河治理等14项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开工,工程类型涵盖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大江大河治理工程、重要调蓄节点工程等。

  以“两重”项目为代表的重大水利工程扎实推进,加快形成了更多的实物工作量,释放出巨大的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等综合效益,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水利贡献。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在解读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时表示,上半年,“两重”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他还特别提到,上半年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5.4%,增速亮眼。

  从“35.9%”看水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前不久,一场水利工程推介会由于民营企业报名火热,不仅延长了报名时间,原来预定的100多人的会场也不得不在开会前临时更换为可以容纳更多人数的会场。

  这场推介会的“主角”是四川引大济岷工程,报名参会的民间资本投资企业及机构近百家,能容纳26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

  “工程建成运营后,收益来源有哪些?投资回报率如何?”?在现场问答环节,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肖祎提出问题。

  四川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引大济岷工程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含民间资本投资)和银行贷款组成,后期运营收益主要是供水和发电收入。“水利投资是长线投资,考虑到引大济岷工程的引水量和供水区巨大用水需求,工程后期收益会十分稳定。”该负责人说。

  近期,已有四川引大济岷、福建上白石水库等多个重大工程公开向民间资本推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今年以来,水利部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具备供水、发电等经营性收益的项目。上半年,引入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资金达819.2亿元,同比增长35.9%。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发展目标重要节点,水利建设任务繁重。要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是必由路径。水利部坚持“两手发力”积极拓宽水利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组合拳”,持续释放水利投融资改革叠加效应。

  在广东,省水利厅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时机,指导地方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完善申报材料,推动更多水利项目落实专项债券。截至4月底,全省落实专项债120.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55.8亿元,增幅达86.5%。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广东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7月31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贡献水利力量。锚定目标加压奋进,水利系统上下有信心和底气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为推动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作出更多水利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2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