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备汛关键期,各地水利部门全力防范洪涝干旱灾害风险——
满弓紧弦护安澜
发表时间:2025-05-12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杨美杰
5月7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新一轮大范围降水,7日至8日,广西桂东部分地区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到大暴雨。此前,受3月以来平均降雨量偏少影响,广西、陕西多地出现旱情。
进入汛期,防汛抗旱号角刚刚吹响,干旱、洪水便交替来袭。
“要清醒认识洪涝干旱灾害形势的异常性严峻性”,4月7日召开的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就对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提出要求。据预测,2025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多发强发态势。
防汛责任重于泰山,须臾不可放松。各地水利部门抓早抓细抓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做好应对准备,满弓紧弦守护安澜。
锚定目标
打好“组合拳”
防汛备汛,“防”字当头。5月6日至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率国家防总检查组赴湖南检查湘江、资水流域防汛备汛工作时强调,要增强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紧扣流域特点和实际,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极端暴雨洪水,全面深入检视防汛薄弱环节和风险,关口前移、防线外推、提前研判,立足最不利情况、做最充分准备,坚决打赢防汛抗洪硬仗。
进入汛期,水利部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各地水利部门压实责任、制定预案、排查隐患、加强培训……多管齐下打好“组合拳”。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指导督促流域各地完善水库安全度汛责任体系,全面排查消除水库大坝安全风险隐患,加快编制修订各类方案预案,全力做好汛前准备。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强化监测预报、隐患排查、预警发布、会商研判、调度指挥、技术支撑等全链条职责,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海南省水务厅审议通过《水旱灾害防御攻坚工作推进机制方案》,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构建涵盖调度指挥决策机制完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7个专项工作组的工作体系,明确各工作组职责与任务分工,压紧压实防汛抗旱责任。
湖南省水利厅派出由8个厅领导分别带队的14个检查组,聚焦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赴各市州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实行闭环管理,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织密防汛“安全网”。
盯紧抓牢水利工程安全度汛,逐一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加强堤防巡查防守,预置抢险力量、料物、设备……各地水利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着力解决风险想不到、隐患查不出、检查走过场等问题,扎实开展防汛备汛。
紧锣密鼓
筑牢“安全堤”
截至5月8日,重庆市藻渡水库大坝工程成功填筑至346.4米,早于计划时间在汛期前构筑起防洪屏障。这座以防洪为主的重大工程建成后,可将綦江城区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大幅度提升区域防洪能力。
在北京市通州区,温潮减河工程两个分部工程日前成功通过核验,这是自工程开工以来,首次完成分部工程验收。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减轻下游北运河河道行洪压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防洪体系。
水库、大坝等水利工程是防洪抗旱中的硬核支撑。在洪水来临时,拦截洪水,削减洪峰流量;在干旱缺水时,及时放水,保障生产生活需要。“确保水库安全度汛,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责任重于泰山。”4月21日,李国英部长在水利部召开的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上强调。
据统计,2024年我国6929座(次)大中型水库投入调度运用,拦蓄洪水1471亿立方米,减淹城镇2330个(次)、耕地1687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115万人(次),充分体现了水库在防洪中的“王牌”制胜作用。
日前,在贵州省石板滩水库,库管员梁仕芳难掩激动:“大坝已具备拦蓄来水条件!”这座他守护多年的水库,刚经历一场除险加固“大手术”,恢复“健康”即将重新“上岗”。
石板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24年2月开工建设,经过夜以继日攻坚,今年2月建设完工,3月25日通过下闸蓄水验收,现已开始阶梯式蓄水。水库度汛隐患及时得以消除,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将更有保障。
李国英部长在湖南检查防汛备汛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加强中小型水库、病险水库、重点圩垸堤防安全度汛管理,做好超标准洪水防范应对准备,落实防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强化病险水库安全度汛措施,加强堤防巡查防守。
据悉,“十四五”期间,水利部已累计对645座大中型、1.7万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计划3年内还将对200余座大中型水库和4800余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为牢牢守住水库安全底线筑牢坚实根基。
科技赋能
防汛抗旱更“智慧”
高空之上,25部测雨雷达组网运行,8部正在建设,50公里观测间距将“云中雨”尽收眼底;雨滴落地,4331处雨量站数据在水文和气象部门之间实时互通共享,每24平方公里一站点追踪“落地雨”;河湖沿线,5000余处水文站点动态把脉“江河水”,依托北斗卫星实现“断电不断讯”……
今年以来,江苏用好汛前窗口期,构建完善覆盖全域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为护航江苏水安全提供坚实的水文支撑。
如何强化临灾应对特别是人员及时转移避险,提高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度?在科技的加持下,防汛“数字堤坝”正在加速成型。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基于水文综合数据库,目前初步建成具有“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应用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防洪“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系统,同时兼顾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质水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委监测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河北依托省水利“四预”管理平台建设,完成DeepSeek(深度求索)等国产大模型部署接入,系统可基于实时雨情、地形数据、工情数据,前瞻推演生成动态预案,3分钟完成传统需72小时生成的预案框架,并实现97%的预案要素自动填充。同时,还能对洪水的演进过程、淹没范围及灾损情况进行高精度模拟仿真,支持多调度方案对比,协助技术人员快速得出最优解,提高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要构建‘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统筹水库库区、坝体和下游防洪安全,强化防洪库容和库区管理,开展水库库容曲线复核,加快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水库库容安全、库区安全、大坝安全、河道安全。”李国英部长提出明确要求。
以“雷厉风行”压实防御措施,用“绣花功夫”完善防控细节。各地各级水利部门将以满弓之姿、紧弦之势,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10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