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水北上 千里滹沱重生
发表时间:2025-08-28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郭莹
《山海经》有云:泰戏之山,……虖沱之水出焉。滹沱河,自山西繁峙泰戏山中奔流而出,横亘在燕赵大地上,全长587公里,流域面积2.73万平方公里,塑造了长川巨浸、蒹葭苍苍、北国水乡的大河风貌。滹沱河作为海河流域重要水系,滋养了平山、正定、藁城等地的千万亩良田,孕育了西柏坡的红色传奇,也见证了正定古城的千年沧桑。
昔日的滹沱河,春日平静温和、汩汩流淌;盛夏丰盈热烈、跃然山川;深秋博大宽厚、芦苇金黄;隆冬深沉静谧、冰封如镜。四季有花、步步皆景,如诗如画、如痴如醉。
然而,20世纪80年代,“滹沱流水抱城斜”的胜景消失殆尽,这条石家庄的母亲河,污水横流、荒草丛生,植被退化、风沙漫卷,干涸断流、鱼鸟难寻,成为城市心口一道隐隐作痛的“生态疮疤”,让人扼腕叹息。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经历,“地下水水位年年降,每年降0.5米左右。”“看县志,滹沱河水丰草茂。可到实地一看,哪还有什么河,都是干沙床子。骑自行车到了那儿,扛起车就能过河。”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这个跨越1432公里的超级工程,十年来累计为河北输送了231.78亿立方米“南水”,成为沿线百姓普遍点赞的民心渠、幸福河。2018年,当第一股长江水出陶岔、穿黄河、过京津冀,一路北上,沿着南水北调的“人间天河”注入滹沱河干涸的躯体时,一场“生态蝶变”正在悄然发生。2021年,断流40多年的滹沱河实现了全域复流,随着水量增加、生物回归、水质提升,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菖蒲掩映、水鸟嬉戏的滹沱全景图。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对滹沱河实施生态补水8.32亿立方米。这条沉睡已久的母亲河,在“南水”的润泽下重现了“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的生态美景。
如今,在正定古城墙下,“南水”形成的镜面水体倒映着千年古塔。南来之水唤醒了中断四十年的河流记忆,也重绘了“碧水、飞鸟、花海、林荫道”的“新生”画卷。这条河流的重生,不仅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更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水和谐共生之道。“水脉”贯通,“文脉”绵延;清流所至,万物生辉——这是属于新时代的“滹沱新唱”。
江河有灵,不废万古流。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28日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