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仁:崇俭尚廉的“长江之子”
郑守仁的工作笔记 三峡工程博物馆藏
□陈松平
郑守仁,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负责乌江渡水电站、葛洲坝工程导截流等全过程设计工作,主持“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勘测、设计、科研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郑守仁扎根水利建设工地,坚持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原则,将生命融入千秋一坝。
一身正气廉生威
作为三峡工程总工程师,在郑守仁的心中,工程质量高于一切。
三峡工程开工不久,一度出现了一些标段层层转包的现象,给工程质量带来不良影响。郑守仁对此忧心忡忡,他奔走于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之间,严肃指出问题,呼吁叫停这种行为,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召开专门会议,出台相关制度,约谈施工单位,提出严格要求,扭转了工程层层转包的局面。
主持重大工程设计50多年来,郑守仁从未参加过一家业务单位的宴请,无论是谁,只要是请吃“业务饭”,他都会严词拒绝。但如果你和他讨论学术问题,他能和你谈上一天。
时任长江水利委员会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兼长江委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党委书记、局长的郑守仁,在严于律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下属,打造了一支廉洁干净的设代团队。“反腐大坝要与工程大坝同筑。”在设代局各种会议上和其他场合,郑守仁经常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工作能力可以培养,但洁身自好是根本。廉洁出了问题,其他的事干得再多再好,也会被一笔勾销,而且会带来恶劣影响。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自己干净,才能挺直腰杆子,讲廉政才会有人听。希望大家严格约束自己,自重自律自省,警钟长鸣,好自为之,确保不出问题。”
“郑总在廉洁自律上绝对是一个标杆,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非常严,经得起用放大镜来观察。同样,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高标准、严要求。在他的率先垂范和严格要求下,我们设代局的每位同志都能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在郑守仁身边工作多年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枢纽院副总工陈磊感慨道,“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多么难得啊!”
一生淡泊守清贫
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57年的水利生涯中,郑守仁永葆初心、矢志奋斗,始终践行着入党誓词。他长年以工地为家,是名副其实的“工地院士”。
从青丝到白发,郑守仁、高黛安夫妇一直辗转奔波于各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地,一辈子以简陋的工棚或单身宿舍为家;后来,即使组织上给他们在城里分了房子,他们也是很少回去。有人说,他们一辈子就没有真正的家,这话说得既对又不对。其实,他们有家,在乌江渡、葛洲坝、隔河岩、三峡……他们的家就安在高山峡谷间的水电工程建设工地上。
三峡坝区十四小区4316号,两间门挨门的工房,每间十几平方米,摆下一张床后,空间就所剩无几。一张桌子、一个简易衣柜,就能把逼仄的余地占据,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的药品,这就是郑守仁夫妇在三峡工地住了26年的家。
1993年,隔河岩水利枢纽提前半年发电,郑守仁被湖北省政府授予“隔河岩工程特殊贡献者”称号,奖金5万元,这个数字在那个年代无疑是天文数目,但他毫不犹豫地捐出。2006年,郑守仁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赠50万元奖金,他依然选择捐出。每逢遇上洪涝灾害,他总是带头捐款,汇款单上只写着“长江委一职工”。他的稿费、讲课费等,也都用于集体福利事业或送给生活困难的同志。据不完全统计,郑守仁累计将各类奖金、稿费158万元全部捐献于公益事业。
2019年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获此殊荣的郑守仁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奖不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国家对于三峡工程技术团队的肯定。”
一心为公无私欲
在三峡建设工地,郑守仁吃饭和普通职工一样,揣着饭卡排队买饭,他说:“大食堂的饭菜挺好的,没必要搞特殊化。”
“出差,能坐火车不坐飞机,即使坐飞机经济舱也要提前买打折的票。”长江委原总工办调研员龚国文回忆,2011年5月,郑守仁要到河北邯郸市参会。本来,龚国文已对他的行程进行了安排,从湖北宜昌市坐飞机到北京,再转火车去邯郸。可郑守仁却嫌这样的安排费钱也费时,他让龚国文买从宜昌到邯郸的火车硬卧票。他说:“这样既省钱又省事,在火车上睡一宿,还省了一天住宿费呢。”可是,当时已没有下铺和中铺的票了,只有两张上铺票,郑守仁说:“上铺有什么关系,我还没老到爬不上去。”
2005年8月,郑守仁因患癌症住院,他心里担忧的却是三峡大坝右岸混凝土的温控问题。手术前的双休日,趁医生不在,他从医院回到三峡工地,一遍遍叮嘱做好混凝土的温控防裂工作。2015年,郑守仁不幸再次患癌,手术后需要每三个月去做治疗,但他仍带病坚持工作,或参加三峡有关技术咨询研讨,或辗转重点工程工地进行技术把关。
三峡工程建成投运后,郑守仁抱病坚守在三峡工地,日复一日、争分夺秒地整理总结三峡工程有关资料,230万字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设计及施工技术》就此成型。2019年10月,郑守仁再次病倒在工地,昏迷一个多月醒来后,他问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个书(《长江三峡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的目录修改好了吗?”
2020年7月24日,郑守仁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80岁。郑守仁留下的一座座水利工程,早已发挥巨大功效,驯洪伏波保江河安澜,福佑百姓惠及四方。他所树立的廉洁自律、淡泊名利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水利工程师不断坚守初心,追求卓越,砥砺前行。
同筑两坝 基石稳固
□本报记者 郑浩伟
万里长江奔腾,大坝巍然屹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资源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三峡大坝 资料图片
从工程建设之初,“同筑两坝”(建设好三峡大坝,构筑起廉政大坝)的决心,就在建设者们心中生根发芽。三十多年来,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关山万重、大坝稳固,建设者们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以郑守仁为代表的优秀建设者,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将毕生献给了三峡事业,激励着全体三峡建设者传承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继往开来的三峡建设者们,以“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为主线,坚持用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甘于奉献、清正廉洁”为品质,不断增强建设三峡工程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个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奋斗者,用青春和汗水造就了世界奇迹。
兴建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三峡工程从建设之初,就将廉政建设和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相融合、从源头防腐的“三位一体”监督体系。建设主管部门把反腐倡廉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培育和弘扬三峡精神,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反腐倡廉、坚守底线,成为三峡工程坚如磐石的重要决定因素。
新时代的三峡建设者仍需秉持治水兴邦、造福人民的担当精神,践行舍家为国、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以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豪迈,担负起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使命。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7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