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寻找最早的古井

发表时间:2025-07-03
泉州市泉港区发现的宋代“大街祖井” 资料图片
  □中水
  近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发现了一口宋代“大街祖井”,它不仅形制独特,更是泉港区目前有确切记载、年代最早的水井。“这种由石板竖着拼接而成的井口形制,在中国水井史中并不多见。”专家道出了这口井的独特之处。
  近年来,在各地的考古发现中,古井的“身影”甚是多见。如在二里头、东下冯、洛达庙、望京楼、蒲城店、南洼、郑窑、灰嘴、皇寓、杨庄、娘娘寨、孟庄、皂角树、新庄、李大召、峡北头新村等遗址均发现有夏代水井;在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平坦垴汉代古井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
  井有何用?
  人要喝水,水从井来。井,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唐代孔颖达如是说。大白话就是,从地面挖出一个深洞来取水。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收录了唐尧时期的《击壤歌》,歌词大意为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饮水,耕种田地饮食,君王之力对我有什么呢?歌词用语纯净,意境高古,自然中见淳美,朴拙中见太平。表达了远古先民对着无垠田野,悠扬地咏赞美好生活。
  我国最早的水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
  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位于河南西平县人和乡谢老庄村的6处水井遗迹,被考古人员发现认定为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水井,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
  考古人员在《贾湖及周边相关遗址》课题研究过程中,在谢老庄遗址内试掘时,意外发现了古井:200平方米范围内,6处与一般窖穴有着明显差异的深坑。圆形井口直径约1米,垂直下挖,井壁为泥土。其中3眼深3.6米、3眼深4.2米。在井底,出土有5件完整的“汲水器”——罐形壶、圆腹壶。不同于一般的陶器,它们都有便于提吊的双耳,这成为专家认定其为水井的关键证据。而且,这些水井下部至今仍有泉水涌出。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水文专家、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对水井周壁的土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井下层土质为含水层,上为弱透水层,具备开凿水井的地质条件,确定这些深坑应是古人挖凿的水井。
  如今,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水利扶贫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村供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底线牢牢守住。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水井,虽然不再成为百姓用水的依靠,但却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赓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3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