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浙江苍南县:推行“水文化传承人”制度

发表时间:2024-02-01
横阳支江大堤 本报通讯员 许义钢 摄
  □本报通讯员 林立谨
  推动海塘建设项目与文旅融合,突出水利工程的人文之美;凝聚社会研究力量,挖掘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水文化遗产;引导民间资金,修建水文化设施场馆……浙江省苍南县水利局近年来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水文化建设。2023年以来,实施“水文化传承人”制度,增强水利人文化建设意识,充分发挥水利部门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制度制定有根据
  早在吴晋年间,横阳南港先民周凯平定横阳、安固、永宁三江水患,奠定温州置郡的地理基础,为温州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后世尊称“平水王”,纳入国家祀典,影响久远。平水王信俗成为苍南文化基因,入选浙江文化基因库,纳入第一批文化基因解码工程。
  五代后梁至南宋宝祐年间,在横阳江以南地区,以林仲夷、林居雅、陈骥等人为代表,协同官府,开运河、修塘埭、筑陡门,历时约344年,建成江南垟防洪、排涝、挡潮、灌溉及航运综合水利工程体系雏形。治水先贤刚毅团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精神,经千年沉淀,成就“江南水乡”文化的根脉。
  苍南先民在东海岸开山道以通闽浙、修津渡以望扶桑、筑戍楼以瞭海界、挖城壕以固海防、围海涂以造耕地、磊卵石以筑海塘。特别是入清以后,建马站石堤、修沿浦江埭、浚蒲江水道、筑厦材陡门,东海岸先民筑起了“海岸安澜”的第一道防线。
  苍南县水利局对县域内南港、江南、蒲门三大流域的水文化进行挖掘,打造“千年平水”“江南水乡”“海岸安澜”三大水文化品牌。“水文化传承人”制度正是以三大水文化品牌为传承发展目标,通过县水利局几位分管领导牵头,在各自工作条线上推动水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有方向
  “水文化传承人”要围绕挖掘、保护、弘扬、利用四个方面,推进苍南水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融合水利机关综合事务、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三方面工作,形成由“水文化传承人”推动主导的苍南水文化建设格局。
  “设置‘水文化传承人’,重在增强水利干部职工的水文化建设主体意识。”苍南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甘先景说。
  在“海岸安澜”文化品牌打造中,县水利局召集海塘建设专班和有关单位,召开水文化建设专题会议,计划在海塘工程景观建设加强水文化融合建设,赋予水利工程人文之美。
  “横阳支江是苍南的母亲河,孕育了‘平水文化’,承载着横阳江南港流域悠悠历史。怎样让‘千年平水’文化和工程建设融合,是我思考的重要课题。”苍南县水利局副局长朱惠群说。
  作为“江南水乡”文化传承人、苍南县水利局副局长林孔亮谈起半年来他对江南运河沿岸历史人文开展调研挖掘的情况:“水文化和水工程融合要接地气,江南河网密布,每一个水文化景观节点的打造,都应该跟沿线村社的历史事实和文化底蕴相契合,让水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制度推行有成效
  《苍南县“水文化传承人”制度实施方案》附有“三年计划项目表”,列出了三组传承人共15项水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与万顺瓯剧团合作,通过本土戏曲创作,瓯剧《周凯平水传奇》上演,还原了‘千年平水’文化的历史真相。”苍南县水利局副局长柳德科介绍。
  指导民间组织举办“祭水节·平水王庆诞祈福典礼”,推动非物质水文化遗产活化展示;建设“平水安澜·润泽苍南”主题文化教育阵地;完成赤溪石塘水利遗产修缮,推进立碑保护工作;推动炎亭海塘、石砰海塘外观与文化景区相融合…… 2023年,苍南县水利局通过扎实举措,水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2月1日

作者:林立谨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