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评点:以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 王鹏翔
央企和地方在资本、科技、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存在优势互补,通过央地合作,可以高效推动双方合作共赢。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与青海省通过协同发展实现价值创造的实践,是央地协同模式在国家水网建设领域的一次成功落地。
协同发展,始于资源差异、优势互补。青海省有融资需求,南水北调集团有发展需要,一方的技术、人才优势,正好为另一方水网项目落地提供要素保障。再者,集合各自的优势资源,更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规模效益,进而延伸水产业链条,形成更成熟的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成于模式创新、互惠共赢。双方秉承“统筹融合发展”理念,结合青海当地实际,创新“水能融合”的商业模式,实现“水能互补、以能养水”,有效平衡了水利工程周期长、回报低的融资困境,推动水网项目更快、更好地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青海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央地合作推进区域水网建设的新模式。学习“青海模式”,要学“高站位”。地处西北、经济相对落后的青海为什么能率先达成水网领域央地合作?除了丰富的水资源等因素,正是因为把地方发展需求放在国家水网战略大局中考量,抓住合作机遇,拓展发展空间。学习“青海模式”,要学“懂换位”。要了解自身的发展优势,也要知晓自身的优势能为合作对象提供哪些发展机会,更要善于发现,以防忽视潜在的合作共赢可能。
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纵深推进,我们期待越来越多资源整合、投融资改革实践在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落地,激发“两手发力”推进区域水网建设的巨大潜力,让国家水网事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7月19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