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筑牢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

发表时间:2022-03-11

  □本报评论员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至为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要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任务目标,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将“水”放在推动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足见水利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利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保障。水利在抵御洪涝干旱灾害、保障乡村产业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传承乡村山水人文、增进亿万乡亲福祉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分布在田间地头,服务于千家万户,是关系亿万农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水利强是农业强的先决条件,水利兴是农村兴的必然要求。没有现代化的水利基础,就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和农村,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

  筑牢乡村振兴的水利基础,就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等为重点,着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切实提升乡村振兴水利保障能力。我国水资源禀赋区域差异性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要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底线。2022年,全国7000多处大中型灌区,有3300多处有春灌任务,计划实施春灌面积2.4亿亩,这是春灌的主战场,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战场。这要求我们抢抓水毁工程修复,更新改造好大中型灌排泵站,健全完善量测水设施,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不断建立健全良性运行管理体制机制,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坚实基础。系统修复自然生态水系,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这也要求我们深入推进河湖长制,重点做好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营造安全、生态、美丽、富民的农村河湖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乡村、惠及民生,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民生工程,各级水利部门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决做好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2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陈帅

相关新闻:

安徽霍邱县: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助力乡村振兴

水利部部署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工作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工作

刘伟平主持召开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第一次主任会议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一行调研大禹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