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① | 陕西西安:再生水巧变“生态补水”

发表时间:2024-06-20
  □记者 孟京

 

  夏日午后,在渭河西安城市段南岸,不少居民在西安湖旁的三河一山绿道悠闲散步。顺着红色的橡胶步道走到湖边,可以看到水域辽阔,芦苇飘荡,不远处有水鸟踱步觅食。

 

  难以想象这里多年前还是一个废弃砂坑。在实施渭河滩区综合治理等举措后,废弃砂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西安湖 记者 孟京 摄

 

  “之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鸟语花香,我们也特意搬到了附近住,总带着家人来这边玩。”居民陈旭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一系列转变得益于2013年的西安市渭河滩区治理。作为治理项目之一的西安湖当年开工建设,利用原有废弃砂坑,因地施策,聚水成湖。2016年8月,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效果,西安市启动了西安湖提升改造工程,新建亲水环湖步道6.69公里、引水管道3.6公里等。

 

  在直线距离西安湖不足1公里的地方,西安经开草滩污水处理厂坐落于此。在这里,每天有2万~7万立方米的再生水,通过引水管道,从污水处理厂源源不断注入湖区,补充河湖生态用水。

 

西安湖(无人机照片) 通讯员 李凯

 

  如今的西安湖总面积3000亩,生态水面面积1500亩,是西安市最大的再生水湖泊。

 

  再生水为西安湖注入了蓬勃生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反哺着渭河水质。

 

  西安湖湖区种植了水葱、水烛、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放流了锦鲫、锦鲤、鲢鱼、鳙鱼等鱼种,通过构建水生态系统,让中水在湖区内得到二次净化,最后从西安湖东北角溢流汇入渭河。

 

  “现在西安湖进水口的水质为准Ⅳ类,经过湖中一系列的沉降、吸附,出水口的水质达到了Ⅲ类。”西安市渭浐河城市段管理中心业务科科长张兴平介绍。

 

  化污水为清流,注湖泊而生美景。西安湖的建成是西安市加强再生水利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再生水已经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第二水源”。当地通过制度约束、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扩大再生水利用领域和规模,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目前,西安年均再生水利用量达到4亿立方米以上,利用率从不足3%提高到34.3%。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4年6月20日

作者:孟京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