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中国水利报整版探讨:水日水周特别策划 · 水利普法 亮点纷呈

发表时间:2024-03-30
(《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30日 04 版) 
  编者按: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期间,全国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水利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治宣传进学校、进社区,掀起宣传热潮。本期专题集中展示各地、各相关单位开展水利法治宣传教育、推动依法治水的生动实践。  

京津冀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法治建设——

瓣瓣同心 法治共建

  □本报记者 岳虹 吕培 通讯员 赵剑儒

  “中国水周”期间,春和景明。在京津雄“黄金三角”中心腹地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京津冀水利协同普法宣传活动正式启动。

  喜庆的秧歌扭起来,水利法治宣传展板摆出来,普法小册子、纪念品发起来。两年前,人们在京杭大运河畔的香河中心码头见证大运河京冀段通航;如今,三地水利工作者、学生代表齐聚于此,共同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利普法宣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指导下,三地水利部门同心协力开展普法宣传,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法治共建,强化机制创新,为提升协同发展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工作人员向小朋友讲解节水知识 本报记者 岳虹 摄

  播撒水利法治的种子

  普法活动现场,一块块贴满书法、绘画作品的展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今年3月1日,河北省水利厅、北京市水务局和天津市水务局联合举办了“共饮一江清水,共绘水美图景”京津冀青少年书画大赛。三地少年儿童踊跃参与,活动收到1500余幅作品。

  普法活动现场,三地少年儿童代表成为水利普法“代言人”。“水是生命之源,非常宝贵,必须节水护水,所以我画了水龙头和手。”河北省石家庄市的6岁小朋友白凤飞用稚嫩的童声介绍她的作品。

  “可以用雨水浇灌花草,利用中水拖地……”北京市的高中生董琪超,讲述她的绘画作品展现的节水小妙招。

  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学生任思语向大家介绍她的软笔书法作品,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

  活动现场,三地水利人向前来参观的群众用心讲解节水知识,普及依法治水理念,发放依法治水宣传册。

  “三地关系将因普法而更近。后续,我们将同相邻的北京、天津相关城区开展联合巡查、联合执法、专题会商,推动协力治水。”廊坊市水利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马文涛说。

  “瓣瓣同心”,法治共建。三地水利协同普法在群众心中种下爱水护水、尊法守法的种子。据了解,今年的三地水利协同普法活动由河北省水利厅主办,明年将交由北京市或天津市的水务部门主办。通过轮流举办协同普法活动,三地全力打造水利普法品牌,扩大影响力。

  机制创新促协同

  山水相依,水网相连,跨省(直辖市)河流、水库众多——京津冀治水必须打破各自为战局面,迈向协同治理,关键在机制创新。

  三地同处海河流域,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认真履行流域管理职能,立足流域统一治理管理,促进协同治水。

  海委与京津冀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编制省际边界河流水行政联合执法与巡查制度,签订服务保障三地协同发展的战略水安全合作协议;同大运河沿岸七市检察机关签署《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定期排查、化解省际水事矛盾纠纷隐患,全力维护稳定的水事秩序。

  “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海委强化法治思维和风险意识,不断提升审批效率,实现‘一小时受理、全过程跟办’。”海委一级巡视员苏艳林说。在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天津市也积极创新,颁发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人员变更“跨省通办”电子证照,积极推进京津冀资质资格互认,提升跨省办事效率。

  京津冀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三地创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共护。

  京冀两地先后签订两期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共同守护首都“大水缸”。2023年,双方又签订了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协议,建立起“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保护长效机制。

  津冀两地先后签订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潮河、白河、滦河、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

  2019年,京津冀三地建立省级河(湖)长制协调联动机制,为三地河湖长合力护水提供制度保障。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2023年7月14日,首次京津冀协同治水联席会议召开,进一步落实京津冀河(湖)长制协调联动机制要求,审议《京津冀协同治水工作机制(草案)》,明确重点任务,推动任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全面加强三地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协同。

  2024年3月,本年度京津冀河(湖)长制办公室联席会议召开,三地就建立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建立边界河流联合河长、探索组织跨界河流幸福河湖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

  此外,协同立法也是推进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翻开《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专章呈现在眼前,此章节明确规定了河北省政府应推动与京、津以及周边地区建立水污染防治上下游联动协作机制和统一协同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机制。在《河北雄安新区条例》《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的制定过程中,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赴京津晋等地考察,邀请三地相关人员参加条例修改论证,让条例更好服务流域、区域发展。

  联合执法护发展

  有了机制保障,三地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护航协同发展。

  密云水库流域总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跨京冀两地。曾经因两地执法监管合作力度不足,部分项目存在“盲区”。

  依托《京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方案》,京冀联合开展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专项行动。两地联合下发通知,从建立工作台账、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联合监管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每月互通信息,对多起涉嫌违反水土保持法的案件进行立案,有效遏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不只在密云水库,2021年,水利部部署开展京津冀水资源专项执法行动,在海委监督下,京津冀水利人齐抓共管,在半年时间内,通过摸排巡查、随机抽查、建立线索台账、挂牌督办、定期通报、强化监督等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取水、未依规取水、未按照规定安装计量设施等行为。

  不只在水资源管理领域,协力执法拓展到更多方面。2023年6月至12月,水利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同部署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为京津冀协力打击侵占河湖、妨碍行洪安全、破坏水工程、非法采砂、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新平台。专项执法行动中,三地形成了一批协同执法、同公检法司联合执法的好经验。

  十年并肩行,携手向未来。京津冀水利部门将以此次联合普法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瓣瓣同心”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水利法治共建,让区域协同发展之花持续绽放、香飘万里。

 

  《节约用水条例》网络答题活动举办

  本报讯 (记者 岳虹)水利部普法办公室、政策法规司举办的《节约用水条例》网络答题活动,于3月22日在网页端和微信端同步启动。

  活动旨在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大对《条例》的宣贯力度,让全国水利系统干部职工及社会公众更好了解《条例》内容,推动贯彻落实。

  公众可在水利部官网或“中国水利”“法治水利”“中国水利人才”微信公众号,进入“《节约用水条例》网络答题活动”专栏,注册并在线答题。试题内容来自《条例》的具体规定,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共50题,满分100分;题目由系统从试题库中分类抽取。

  答题活动将于4月30日结束。结束后,将随机抽取100名满分答题者予以手机话费奖励,获奖者名单将在“法治水利”微信公众号平台公布。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