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把增发国债资金用到刀刃上

——水利部门积极利用增发国债资金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发表时间:2024-03-08
  □本报记者 石珊珊
  “目前,2023年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全部下达完毕,支持项目15 000多个,切实保障和改善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增发国债”这一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1万亿元增发国债,截至2024年2月已分三个批次全部下达完毕。作为增发国债资金重点支持的领域,水利领域获得增发国债支持力度如何?水利部门如何加快推进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又采取了哪些举措确保把增发国债资金用到刀刃上?
  水利领域增发国债资金投资规模占比过半
  连日来,在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人员高效利用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有序开展北拒马河堤防加高加固作业。
  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中,河北省涿州市受灾严重。2023年11月20日,作为河北省首个开工的灾后重建重大水利工程,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涿州市主城区北部、东部的防洪安全问题。
  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是1万亿元增发国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增发国债资金对《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内的项目予以大力支持。
  “共计安排国债资金约2 000亿元,优先保障灾后恢复重建领域项目,着力推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领域中急需、管用的项目实施。”袁达说。以总投资约10.37亿元的北拒马河涿州段应急防洪治理工程为例,80%的建设资金从增发国债资金支出,20%的建设资金由地方统筹解决。
  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2023年,我国江河洪水多发重发,水毁修复和灾后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广、工程项目多、资金投入大。作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项目建设的特别国债,增发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使用,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这对亟需大量资金支持,推进水毁修复和灾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级水利部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力减轻了地方筹资压力。
  袁达用“三个最”来概括增发国债对水利领域的支持力度:覆盖范围最广、支持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据了解,增发国债共设置了灾后恢复重建、骨干防洪治理、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等8个投向,将水利领域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支持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水利领域全口径安排国债资金额度,超过了本次增发国债总规模的一半。”袁达说。
  保质保量加快推动国债项目建设实施
  1月17日,长江铜陵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2月18日,江西乐平水利枢纽工程开工;2月27日,安徽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工程开工。
  2024年新开工的三项重大水利工程有一个共同点——增发国债支持项目。“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增发国债,对项目有着明确要求,尤其是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要求严格。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2024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不得晚于2024年6月底开工建设。
  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围绕2024年6月底前项目开工的要求,各地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河北省水利厅创新水利项目前期审批方式,推广可研设计一体化招标、可研要件整体委托等模式,通过审查部门、专家、设计单位集中办公,实现设计成果“即受理、即审查、即完善、即审批”;江西省水利厅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沟通,明确项目前期工作审批层级和程序,筑牢项目申报和审核基础;贵州省水利厅按照开工、建设、竣工“三到场”,指导市县加强项目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管理……据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增发国债支持的水毁修复项目已全部完成前期工作,正陆续开工建设。
  增发国债对于项目的建设进度也有着明确要求,要求资金拨付到位后尽快投入使用。全国共有1 700多个水利项目获得了增发国债资金支持。面对繁重的增发国债资金水利项目实施工作,水利部动员全系统力量,会同地方各级水利部门,上下联动,压实工作责任,全力做好项目实施。
  2024年年初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开展两次水利项目组织实施推进会,联合派出工作组对建设任务比较重的省份开展实地督导;各地克服冬季施工不利影响,优化施工组织、配强技术力量、增加人员和机械设备,尽量多增加工作面,加班加点推进工程建设,确保12月底前完成增发国债投资。
  “目前,已实施国债水利项目1 488个,完成投资293.1亿元,总体进展顺利。”陈敏说。其中,北京、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安徽、云南、广东等10个省市,今年已完成增发国债水利项目投资超10亿元。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对增发国债资金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把资金用到刀刃上,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增发国债关系国计民生,必须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据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专门针对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情况建立了信息系统,逐月逐项目跟踪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建立通报机制。“项目单位于每月10日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时填报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进展情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监控,保证国债资金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张祥伟说。
  围绕将国债项目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这一目标,各级水利部门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把国债资金用到刀刃上。比如,四川省水利厅做好与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对接,畅通横向纵向联动渠道,及时收集国债水利项目实施反馈情况,并将监管结果和资金绩效管理、单位考核挂钩;湖南省水利厅将国债水利项目实施纳入清廉湖南水利建设重要内容,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重点围绕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建设质量效果等六个方面,对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开展全程审计监督工作。
  “今年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派出工作组、专项稽察组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关注工程实施进度、质量安全、投资计划执行等情况,发现问题紧盯整改,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保证资金使用效益。”张祥伟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3月8日

作者:石珊珊
责任编辑:陈帅 校对:王子月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