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安澜之约
——山东垦利黄河河务局青年职工夏日坚守侧记
□通讯员 徐超奇 王晓苏
赤日悬空,灼浪翻腾,炎炎夏日仿佛给世间万物摁下了“暂停键”。而在不远处的黄河堤坝上,有这样一群“橘色”青年却步履不停——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衣衫被汗水浸透又晒干,但巡查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他们是风雨无阻的“青春哨兵”,亦是守护黄河的“坚实臂膀”,这群来自山东黄河河口管理局垦利黄河河务局义和管理段的青年职工们,用执着与坚韧,在这个盛夏里刻下了鲜活的坚守印记。
细致入微,织就巡堤查险“天罗地网”
无论高温炙烤还是暴雨倾盆,无论周末闲暇还是节庆欢聚,堤坝之上总有他们日复一日坚守的身影。他们或手持探摸杆,或熟练操纵无人机设备,将所辖工程及河道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
图为姜旭东操作无人机巡查
“这一块是新建工程,落水期容易出险,要加密巡查频次。”在十八户老控导上沿工程处,青年职工姜旭东正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实时画面,根据河势及河道工程靠河着溜情况,分析河势变化趋势对靠水工程的影响,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空中情报”。
义和险工上,由青年职工王跃霖带领的防汛巡查小组正在对-1号到-3号坝易发生根石走失的重点部位进行根石探摸。王跃霖向前探着身子,细致地摸索着水下的根石,汗水模糊了双眼也来不及擦一擦。“杆头触感坚实,根石坡度稳定,继续往前走!”每一次探杆的触碰与感知,都是对坝体安全最直接、最关键的“号脉”。
防汛值班室里,2024年刚入职的大学生徐超奇正通过监控画面实时观察工程情况,18处监控画面需要不间断轮流查看,她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现在正值防汛关键期,视频监控也是‘三个全覆盖’的重要一环,不能有丝毫放松。”
图为防汛巡查小组进行根石探摸
无人机空中巡查、人工徒步排查、智能监控实时监测……这就是义和管理段青年职工的防汛日常。在这场与洪水的博弈中,这群年轻的黄河“卫士”,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科技加持忠诚,守护着脚下33公里的堤防,为黄河安澜织就一张严密的“安全网”。
挺膺担当,筑起工程管护“绿色屏障”
防汛工作与工程管护并重。“夏季浇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避免水分大量蒸发,防止植物根系出现闷根。”为了保证科学灌溉,工程员程彦博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开上洒水车去给辖区内的草皮和树株浇水。作为义和管理段的养护“专家”,哪棵树生了虫,哪片草皮长势不好,他都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植被的养护需求,他更是如数家珍。
“程工,监控显示有几棵行道林被刮倒了!”刚浇水回来的程彦博还来不及下车,就再次匆匆赶往十八户,除断枝、扶正树株,一套流程下来衣衫已经被汗水浸湿。随后,他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去义和水利风景区清除高杆杂草、修剪树枝,发现几棵国槐有蚜虫活动迹象,又马上取药灭虫。“这几天雨水不断,得去工程上看看有没有冲口浪窝。”说话间,程彦博已经深一脚浅一脚踩进泥泞,巡查中发现的2处冲口、3处浪窝,都当场完成了填垫。随着气温越升越高,他的皮肤也被晒得越来越红,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淌下来,手里的活却丝毫未停。
“我们是一线黄河职工,肩负着保卫黄河的光荣使命,巡堤查险、工程管护都是我们的岗位职责,这点儿活不算什么。”朴素的话语中回荡着新一代青年治黄人比磬石还坚固的信念。
淬火成钢,练就险情抢护“高超绝技”
7月16日上午9时,十八户老控导工程-3号坝出现根石坍塌险情。“18米根石坍塌,情况紧急!”随着警报响起,由5名“90后”技术骨干组成的青年抢险突击队迅速集结。
以往险情抢护都是治黄老前辈打头阵,这次,段长陈建武把抢险重任交给了年轻的抢险队员们。“放心吧,段长,保证顺利完成任务!”队长徐腾飞带领队员们迅速对险情进行了勘测,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险情抢护方案的研定。
上级批复下达后,抢险队迅速组织抢险机械、石料和铅丝网片进场,一场高温抢护险情的酣战就此拉开帷幕。队长徐腾飞负责整体调度,姜旭东负责运送备方石,王跃霖等三名队员负责捆扎铅丝笼,抢险队分工协作、配合默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基层治黄工作任务繁重、充满挑战,就是需要他们这样能吃苦、善学习的年轻人,治黄接力棒交到他们手中,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在险情面前,青年职工表现出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巧,不仅展现了专业抢险队的过硬素质,更是让“老黄河”们感到十分欣慰。
堤安,则民安,此心所向,九曲不回。垦利黄河河务局的青年力量,就如同堤坝上新生的根系,深深地扎进黄河岸边。这群黄河青年,将青春热血化为最坚固的屏障,用肩膀扛起守护大河安澜的分量,他们以向上之姿,扬奋斗之帆,绘制出了一副专属青春的动人画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8月4日
作者:徐超奇 王晓苏
责任编辑:罗景月 宋雨恒(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