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与河湖同荣辱
——从退伍军人到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周松柏
□通讯员 刘霞 魏苇
“沱江像一条黑龙扎进长江,那抹黑,我一辈子忘不了。”2004年8月,脱下军装的周松柏转业到四川泸州市水务局。面对黑臭水体、非法捕捞、砂石乱堆等难题,他给自己立下军令状:让江河重返清澈。20年过去,泸州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94%的河流达到“健康”以上。2024年,周松柏被人社部、水利部联合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初涉禁渔,做黑夜的守护者
禁渔期的沱江夜色,藏着比战场更复杂的较量。
周松柏到水务局的第一份工作是禁渔。每年2月1日至5月31日的禁渔期,是他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当时人们的生态意识薄弱,电炸毒鱼的现象十分猖獗,他们几个同事成了“黑夜守护者”,天天夜里出去执法。
2005年春季的一个夜晚,沱江龙马潭区大驿坝岸边寂静无声,他们蹲在暗处,眼睛死死盯着江面。突然,几道微弱的光在江面晃动,紧接着传来电机的嗡鸣——是非法捕捞者!他们迅速行动,一举抓获了一个团伙,收缴的渔获物足足有上百斤。看着那些还在挣扎的鱼虾,周松柏既愤怒又心疼,这些人不仅破坏了沱江的生态平衡,更让本就脆弱的水生态雪上加霜。一次次的打击行动中,他们用坚持换来了成效,非法捕捞的乱象逐渐得到遏制。
网箱养鱼曾是沱江两岸的“摇钱树”,但大量的饲料投放和鱼的排泄物,却也是水质的污染源。禁渔之后,全省统一部署取缔网箱养鱼,渔民们的抵触像江浪般涌来。面对渔民们的不理解和抵触,周松柏带着同事们挨家挨户做工作,耐心解释政策,帮他们寻找新的谋生出路。当最后一个网箱被拆除,看着开阔起来的江面,他仿佛看到了沱江重生的希望。
抗洪抢险,在一线彰显担当
军人的战场在前线,水利人的战场在洪水里。在水务局工作的20年里,周松柏参与了近10次大的抗洪抢险,每一次都是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较量。
2007年7月8日,泸县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他跟着领导奔赴一线,住进了一个被洪水包围的孤岛。当得知有群众被困时,他立刻组织人员救援,踩着齐腰深的洪水,一步一步将十几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了把前线的灾情准确上报,他蹚着水步行十几公里,脚被水下的杂物刺得鲜血直流,可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耽误救援。最终,这份及时准确的灾情报告,为泸县争取到了一千多万元的救灾资金,为灾后重建打下了基础。
2011年的特大旱灾,周松柏和同事们在山坳里找水抗旱,高温下连续工作了40多天。草帽晒得退了色,皮肤晒脱了一层皮,喉咙干得冒烟。但看到村民们用上干净的水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2012年7月23日,泸州市发生全域性洪涝灾害,需要转移10万多人。他在防汛指挥部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数千条信息、指令在他手中准确传递,确保救援有序推进。
每一次抗洪抢险都是一次检阅,周松柏始终记得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更记得身上的责任,用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守护。
采砂斗争,以智慧破解难题
河道采砂管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非法采砂不仅破坏河床,还危及防洪安全。打击非法采砂,必须下狠功夫。周松柏结合多年实践,创新实行11个部门联防联控模式,与公安、海事等部门攥成一个拳头,几年间查获非法采砂5起,打掉1个涉黑团伙,12名非法采砂人员被追究刑责,3艘非法采砂船被切割。这样的力度在全省绝无仅有,也让他们创造了市州非法采砂入刑人数最多的纪录,这个管理经验后来在全省交流推广。
2015年6月1日,长江泸州段实施全面禁采,这涉及几十亿元的产业、几百人的就业、百余艘船的转产。面对复杂的利益纠葛,他一边调研收集意见,一边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实现了采砂产业的顺利转型,成为最短时间安全改制、无集中上访的成功案例。
禁采后,河道内滞留约4000万立方米占用岸线的砂石成了新的隐患,威胁防洪安全。周松柏经过调查研究,提出4个工作方案、8个采砂行为规范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之后天天蹲守一线,顶着烈日督促砂石搬迁。整整8个月的连续攻坚,整治高峰时每天有2000多台车辆参与搬运,最终如期完成搬迁,河道露出干净的河床,转运砂石量创下全国沿江市区整治之最。
河湖保护,勇扛引领的大旗
2020年接手河湖长制工作时,周松柏面对的是一张“烫手的答卷”。当时,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刚搭建起来,“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突出,水质依然较差。他带着科室的同志,坚持疏堵结合,推动河湖系统治理。
他们先找“堵点”。管理责任不落实,就完善考核办法;基层巡河记录不便,就引入巡河APP小程序,详细记录巡河时间、长度和问题处置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跨界河流问题难解决,就主动联系周边3省7市区,推动联防联控,还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界河流健康评价试点,完成了首张跨界河流“体检表”。
再抓重点。他们在涉河项目把关上严格“确有必要、无法避让、确保安全”准入标准,对“四乱”问题分类整改,对新增问题零容忍。几年来,受理涉河项目300多个,否决11个,建议调整方案24个,推动30余项重点涉河建设方案通过许可;完成长江干流94个岸线利用项目、数百个环境问题的清理整改,拆除违法建筑物及配套设施5处5900余平方米。
泸县大陆溪水质国考断面曾长期不达标,他们引入“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共助模式,综合治理后,这个全省最后一个未达标的国考断面终于达标。后来,这种模式在全市推广,龙马潭区玉带河、纳溪区清溪河等一批河流从环保“痛点”变成生态亮点,全市河流国考断面达标率100%,94%的评价河流达到健康以上,连续三年有工作案例入选了全省河湖长制“十大典型案例”。如今的泸州,长江、沱江泛着粼粼波光,像一条银色的绸带,温柔地拥抱着这座城。
从军人到水利人,变的是制服的颜色,不变的是肩上的担当。从部队到地方,三次立功、二十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这些荣誉,是对周松柏过去的肯定;而江河的蜕变,则是对他最好的奖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7月29日
作者:刘霞 魏苇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