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无悔奉献——记中国水电十五局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第五标项目部员工
跋山涉水,早出晚归,要时刻冲在施工现场的最前线。在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第五标项目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拼搏的干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岁月”征程
1989年4月,青春年少的陈建文加入了中国水电十五局这个大家庭,成为其中一员,来到美丽的青海,开启了他不一样的人生旅途。陈建文最初是一名电焊工人,兢兢业业,不怕困难。1995年,陈建文转行从事现场施工,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深夜苦读学习施工图纸,不懂就问,通过努力,2001年,他被任命为施工队队长。
陈建文说:“这些年从南到北都去过,参加过诸多项目的施工,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盘道水库这个项目,在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到了很多新工艺。”
2017年4月,陈建文又回到了他事业开始的这片土地,担任青海引大济湟西干渠五标项目经理部一工区工区长。项目部员工都知道一工区山体岩石结构复杂,开挖难度大。陈建文并没有因为这些因素退缩,而是哪里最难去哪里,什么最累干什么,常常主动申请上夜班。同事们都问:“你这样做图什么?”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为了西干渠的建设,辛苦点儿也没啥。”
无悔的青春
“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一整天”。作为项目上的测量队队员,审图纸,跑现场,制定测量放线方案,测设标高,一天忙得不可开交。
“张吉雨,这次出去测量结果的数据呢?图纸看会了吗?”每次从现场回来,队长会问,“别小看这些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会给你们提供很大的便利!”
为这一份责任,测量队的小伙子们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成熟和干练。只要工作需要,不管天气好坏,他们毫不迟疑地扛起几十斤重的测量仪器,风雨无阻,每天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测量队风里来,雨里去,奔忙在施工一线。
白天在现场施工放线,记录数据,晚饭过后又继续整理当天的测量数据,经常是忙到深夜,工作起来就不知道停。
2017年10月,正值项目大干期间,那时还是冬天,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隧洞施工要校轴线,渡槽基础要放线,倒虹吸要测高程。那段时间,测量队的压力很大,队长带着大家,顶着严寒去现场,漫山遍野地跑,一干就是一整天。
在那期间,天气很冷,队内有几位同事因为疲劳再加上寒冷,状态不佳。有人心疼:“要不请两天假休息一下吧,不要太拼了。”有人微笑着摇摇头:“没事的,我身体壮着呢,现场现在忙不过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嘛。”
偶尔出去测量会碰到下雪天,山坡上满是积雪,山坡很陡也很滑,时不时会有同事摔一跤,屁股坐的全是雪。就这样一天下来,衣服湿了,鞋子也湿了,手脚冰凉。
这一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在这平凡的测量岗位上,测量队的小伙子们用他们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上演着“多重角色”,显现出了年轻人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青春风采。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8年4月11日
作者:孙鑫 张吉雨
责任编辑:段玲玲